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中測試卷?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期中數(shù)學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1.在天氣預報圖上,有各種各樣表示天氣的符號,下列表示天氣符號的圖形中,那么,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中測試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次函數(shù)測試卷
一、填空:(30分)
1、已知矩形的周長為24,設它的一邊長為x,那么它的面積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常量,變量有__________________。
2、計劃花500元購買籃球,所能購買的總數(shù)n(個)與單價a(元)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是自變量,__________是因變量.
3、函數(shù) 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函數(shù)y=15-x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
4、以下函數(shù):①y=2x2+x+1 ②y=2πr ③y= ④y=( -1)x
⑤y=-(a+x)(a是常數(shù))是一次函數(shù)的有________________.
5、直線y=3-9x與x軸的交點坐標為__________,與y軸的交點坐標為________.
6、若直線y=kx+b平行直線y=3x+4,且過點(1,-2),則k= .
7、已知一次函數(shù)y =(m + 4)x + m + 2(m為整數(shù))的圖象不經(jīng)過第二象限,則m = ;
8、一次函數(shù)y = kx + b的圖象經(jīng)過點A(0,2),B(-1,0)若將該圖象沿著y軸向上平移2個單位,則新圖象所對應的函數(shù)解析式是 ;
9、彈簧掛上物體后會伸長,測得一彈簧的長度y(cm)與所掛物體的質(zhì)量x(kg)有下列關系:
x 0 1 2 3 4 5 6 7 8
y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
那么彈簧的總長y(cm)與所掛物體的質(zhì)量x(kg)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 ;
二、選擇(30分)
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對鬧局于函數(shù):① y = – x – 1;② y = x + 1;③ y = – x +1;④y = – 2(x + 1)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點(– 1,0)的是①和③ B、交點在y軸上的是②和④
C、相互平行的是①和③ D、關于x軸對稱的是②和③
2、已知函數(shù)y= ,當x=a時的函數(shù)值為1,則a的值為( )
A.3 B.-1 C.-3 D.1
3、函數(shù)y=kx的圖象經(jīng)過點P(3,-1),則k的值為( )
A.3 B.-3 C.磨彎啟 D.-
4、下列函數(shù)中,圖象經(jīng)過原點的為( )
A.y=5x+1 B.y=-5x-1 C.y=- D.y=
5、點A(– 5,y1)和B(– 2,y2)都在直線y = – 12 x上,則y1與y2的關系是( )
A、y1≤y2 B、y1=y(tǒng)2 C、y1<y2 D、y1>y2
6、函數(shù)y = k(x – k)(k<0=的圖象不經(jīng)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瞎如象限
7、要從y= x的圖像得到直線y= ,就要把直線y= x( )
(A)向上平移 個單位 (B)向下平移 個單位
(C)向上平移2個單位 (D)向下平移2個單位
8、一水池蓄水20 m3,打開閥門后每小時流出5 m3,放水后池內(nèi)剩下的水的立方數(shù)Q (m3)與放水時間t(時)的函數(shù)關系用圖表示為( )
9、已知一次函數(shù)y=kx+b,y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且kb<0,則在直角坐標系內(nèi)它的大致圖象是( )
(A) (B) (C) (D)
10.星期天晚飯后,小紅從家里出發(fā)去散步,圖描述了她散步過程中離家s(米)與散步所用的時間t(分)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依據(jù)圖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紅散步情景的是( )
(A) 從家出發(fā),到了一個公共閱報欄,看了一會報后,就回家了.
(B)從家出發(fā),一直散步(沒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C)從家出發(fā),到了一個公共閱報欄,看了一會報后,
繼續(xù)向前走了一會,然后回家了.
(D)從家出發(fā),散了一會步,就找同學去了,18分鐘后
才開始返回.
三、解答題:
1、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過點(-2,3)和(1,-3)
① 求k與b的值;②判定(-1,1)是否在此直線上?
2.已知一次函數(shù) 的圖像平行于 ,且過點(2,-1),求這個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中考試題
班級 學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在下列實數(shù)中:, ,|-3|, ,0.8080080008…, 無理數(shù)的個數(shù)有()個
A、1 B、2 C、3D、4
2、與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是()
A、實數(shù) B、有理數(shù)C、卜雹無理數(shù)D、整數(shù)
3、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矩形 B、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C、有兩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D、有一個角是直角,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矩形
4、正方形的對角線具有()
A、平分B、垂直 C、相等D、垂直、平分且相等
5、下列圖案既是中心對稱圖辯則形,又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
A.B. C. D.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是(-1)2的算術平方根B、 C、-27的立方根是-3
D、
7、從8:55到9:15,鐘表的分針轉動的角度是,時針轉動的角度是。( )
A. 120 0、10 0 B. 30 0、型灶帆 15 0C. 12 0、60 0D. 10 0、120 0
8. 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
A.B.C.D.
9. 如圖,正方形網(wǎng)格中的△ABC,若小方格邊長為1,則△ABC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銳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 贊同3| 評論(4)
等待您來回答
八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中考試題
班級 學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在下列實數(shù)中:22/7,0.33333333,|-3|, ,0.8080080008…, 無理數(shù)的個數(shù)有()個
A、1 B、2 C、3D、4
2、與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是()
A、實數(shù) B、有理數(shù)C、無理數(shù)D、整數(shù)
3、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數(shù)嫌是矩形 B、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C、有兩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D、有一個角是直角,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矩形
4、正方形的對角線具有()
A、平分B、垂直C、相等 D、垂直、平分且相等
5、下列圖形中對稱軸最多的是()
A.黑板B.圓 C.三角形D.正方形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是(-1)2的算術平方根B、 C、-27的立方根是-3 D、
7、從8:55到9:15,鐘表的分針轉動的角度是,時針轉動的角度是。( )
A. 120 0、10 0 B. 30 0、 15 0C. 12 0、60 0D. 10 0、120 0
8. 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
A.B.C.D.
9. 如圖,正方形網(wǎng)格中的△ABC,若小方格邊長為1,則△ABC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銳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對
10、將直角三角形三邊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得到的三角形是( )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 的平方根是
2、一條線段AB的長是3cm,將它沿水平方向平移4cm后,得到線段CD,
CD的長是
3、若一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則它是 邊形
4、Rt△ABC 中,∠C=90 并且AC=5cm,AB=13cm,則BC=cm
5、平行四邊形兩鄰角的比是3∶2,則這兩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
6、AC、BD是菱形的對角線,且AC=6cm,BD=8cm,則此菱形的面積是 cm2
7、△ABC和△DCE是等邊三角形,則在右圖中,△ACE
繞著 __點 __ 旋轉 __度可得到△BCD。
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中考試題
班級 學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在下列實數(shù)中:, ,|-3|, ,0.8080080008…, 無理數(shù)的個數(shù)有()個
A、1 B、2 C、3D、4
2、與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是()
A、實數(shù) B、有理數(shù)C、無理數(shù)D、整數(shù)
3、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矩形 B、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C、有兩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D、有一個角是直角,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矩形
4、正方形的對角線具有()
A、平分B、垂直 C、相等D、垂直、平分且相等
5、下列圖案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
A.B. C. D.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是(-1)2的算術平方根B、 C、-27的立方根是-3
D、
7、從8:55到9:15,鐘表的分檔咐針行畢純轉動的角度是,時針轉動的角度是。( )
A. 120 0、10 0 B. 30 0、 15 0C. 12 0、60 0D. 10 0、120 0
8. 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
A.B.C.D.
9. 如圖,正方形網(wǎng)格中的△ABC,若小方格邊長為1,則△ABC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銳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對
10、將直角三角形三邊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得到的三角形是( )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 的平方根是
2、一條線段AB的長是3cm,將它沿水平方向平移4cm后,得到線段CD,
CD的長是
3、若一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則它是 邊形
4、Rt△ABC 中,∠C=90 并且AC=5cm,AB=13cm,則BC=cm
5、平行數(shù)巧四邊形兩鄰角的比是3∶2,則這兩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
6、AC、BD是菱形的對角線,且AC=6cm,BD=8cm,則此菱形的面積是 cm2
7、△ABC和△DCE是等邊三角形,則在右圖中,△ACE
繞著 __點 __ 旋轉 __度可得到△BCD。
讀書誘發(fā)了人的思緒,使想象超越時空;讀書豐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觸博大智慧的老人;讀書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二數(shù)學期中試卷及答案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24分)
1.49的平方根是()
A.7B.±7C.﹣7D.49
考點:平方根.
專題:存在型.
分析:根據(jù)平方根的定義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7)2=49,
∴49的平方根是±7.
故選B.
點評:本卜罩題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義,即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二次方根.
2.(﹣3)2的算術平方根是()
A.3B.±3C.﹣3D.
考點:算術平方根.
專題:計算題.
分析:由(﹣3)2=9,而9的算術平方根為=3.
解答:解:∵(﹣3)2=9,
∴9的算術平方根為=3.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算型做鬧術平方根的定義:一個正數(shù)a的正的平方根叫這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記作(a>0),規(guī)定0的算術平方根為0.
3.在實數(shù)﹣,0,﹣π,,1.41中無理數(shù)有()
A.1個B.2個C.3個D.4個
考點:無理數(shù).
分析:根據(jù)無理數(shù)是胡攔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可得答案.
解答:解:π是無理數(shù),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無理數(shù),無理數(shù)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注意帶根號的數(shù)不一定是無理數(shù).
4.在數(shù)軸上表示1、的對應點分別為A、B,點B關于點A的對稱點C,則點C表示的實數(shù)為()
A.﹣1B.1﹣C.2﹣D.﹣2
考點:實數(shù)與數(shù)軸.
分析:首先根據(jù)已知條件結合數(shù)軸可以求出線段AB的長度,然后根據(jù)對稱的性質(zhì)即可求出結果.
解答:解:∵數(shù)軸上表示1,的對應點分別為A、B,
∴AB=﹣1,
設B點關于點A的對稱點C表示的實數(shù)為x,
則有=1,
解可得x=2﹣,
即點C所對應的數(shù)為2﹣.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根據(jù)數(shù)軸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求出數(shù)軸兩點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利用了對稱的性質(zhì).
5.用反證法證明命題:“如圖,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證明的第一個步驟是()
A.假定CD∥EFB.已知AB∥EF
C.假定CD不平行于EFD.假定AB不平行于EF
考點:反證法.
分析:根據(jù)要證CD∥EF,直接假設CD不平行于EF即可得出.
解答:解:∵用反證法證明命題:如果AB∥CD,AB∥EF,那么CD∥EF.
∴證明的第一步應是:從結論反面出發(fā),故假設CD不平行于EF.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反證法的第一步,根據(jù)題意得出命題結論的反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6.如圖,直線l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頂點B,A、C兩點到直線l的距離分別是2和3,則AB的長是()
A.5B.C.D.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專題:計算題;壓軸題.
分析:由三角形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AB=BC,∠ABC為直角,可得出∠ABD與∠EBC互余,在直角三角形ABD中,由兩銳角互余,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對角相等,再由一對直角相等,及AB=BC,利用AAS可得出三角形ABD與三角形BEC全等,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可得出BD=CE,由CE=3得出BD=3,在直角三角形ABD中,由AD=2,BD=3,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長.
解答:解:如圖所示:
∵△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ABC=90°,
∴∠ABD+∠CBE=90°,
又AD⊥BD,∴∠ADB=90°,
∴∠DAB+∠ABD=90°,
∴∠CBE=∠DAB,
在△ABD和△BCE中,
,
∴△ABD≌△BCE,
∴BD=CE,又CE=3,
∴BD=3,
在Rt△ABD中,AD=2,BD=3,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AB==.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以及勾股定理,利用了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靈活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是解本題的關鍵.
7.如圖,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還需添加兩個條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組條件是()
A.BC=EC,∠B=∠EB.BC=EC,AC=DCC.BC=DC,∠A=∠DD.∠B=∠E,∠A=∠D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別進行判定即可.
解答:解:A、已知AB=DE,再加上條件BC=EC,∠B=∠E可利用SAS證明△ABC≌△DEC,故此選項不合題意;
B、已知AB=DE,再加上條件BC=EC,AC=DC可利用SSS證明△ABC≌△DEC,故此選項不合題意;
C、已知AB=DE,再加上條件BC=DC,∠A=∠D不能證明△ABC≌△DEC,故此選項符合題意;
D、已知AB=DE,再加上條件∠B=∠E,∠A=∠D可利用ASA證明△ABC≌△DEC,故此選項不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時,必須有邊的參與,若有兩邊一角對應相等時,角必須是兩邊的夾角.
8.如圖,一架長25米的梯子,斜立在一豎直的墻上,這時梯子的底部距離墻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4分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平滑的距離為()
A.9分米B.15分米C.5分米D.8分米
考點:勾股定理的應用.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OC中,已知AC,OC的長度,根據(jù)勾股定理即可求AO的長度,
解答:解:∵AC=25分米,OC=7分米,
∴AO==24分米,
下滑4分米后得到BO=20分米,
此時,OD==15分米,
∴CD=15﹣7=8分米.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正確運用,本題中兩次運用勾股定理是解題的關鍵.
二、填空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18分)
9.計算:=﹣2.
考點:立方根.
專題:計算題.
分析:先變形得=,然后根據(jù)立方根的概念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2.
故答案為﹣2.
點評:本題考查了立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a的立方根,記作.
10.計算:﹣a2b?2ab2=﹣2a3b3.
考點:單項式乘單項式.
分析:根據(jù)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他們的系數(shù)分別相乘,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加,其余字母連同他的指數(shù)不變,作為積的因式,計算即可.
解答:解:﹣a2b?2ab2=﹣2a3b3;
故答案為:﹣2a3b3.
點評:本題考查了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熟練掌握運算法則是解題的關鍵.
11.計算:(a2)3÷(﹣2a2)2=a2.
考點:整式的除法.
分析:根據(jù)冪的乘方和積的乘方進行計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a6÷4a4
=a2,
故答案為a2.
點評:本題考查了整式的除法,熟練掌握冪的乘方和積的乘方是解題的關鍵.
12.如圖是2014~2015學年度七年級(1)班學生參加課外興趣小組人數(shù)的扇形統(tǒng)計圖.如果參加外語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是12人,那么參加繪畫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是5人.
考點:扇形統(tǒng)計圖.
專題:計算題.
分析:根據(jù)參加外語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是12人,所占百分比為24%,計算出總人數(shù),再用1減去所有已知百分比,求出繪畫的百分比,再乘以總人數(shù)即可解答.
解答:解:∵參加外語小組的人數(shù)是12人,占參加課外興趣小組人數(shù)的24%,
∴參加課外興趣小組人數(shù)的人數(shù)共有:12÷24%=50(人),
∴繪畫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是50×(1﹣14%﹣36%﹣16%﹣24%)=5(人).
故答案為:5.
點評:本題考查了扇形統(tǒng)計圖,從圖中找到相關信息是解此類題目的關鍵.
13.如圖,△ABC中,AC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E,交BC于D,△ABD的周長為12,AE=5,則△ABC的周長為22.
考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
分析:由AC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E,交BC于D,根據(jù)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得到兩組線段相等,進行線段的等量代換后結合其它已知可得答案.
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線,
∴AD=DC,AE=EC=5,
△ABD的周長=AB+BD+AD=12,
即AB+BD+DC=12,AB+BC=12
∴△ABC的周長為AB+BC+AE+EC=12+5+5=22.
△ABC的周長為22.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等幾何知識;進行線段的等量代換是正確解答本的關鍵.
14.如圖,在△ABC中,∠C=90°,∠CAB=50°.按以下步驟作圖:①以點A為圓心,小于AC的長為半徑畫弧,分別交AB、AC于點E、F;②分別以點E、F為圓心,大于EF的長為半徑畫弧,兩弧相交于點G;③作射線AG交BC邊于點D.則∠ADC的度數(shù)為65°.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作圖—復雜作圖.
分析:根據(jù)已知條件中的作圖步驟知,AG是∠CAB的平分線,根據(jù)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解答即可.
解答:解:解法一:連接EF.
∵點E、F是以點A為圓心,小于AC的長為半徑畫弧,分別與AB、AC的交點,
∴AF=AE;
∴△AEF是等腰三角形;
又∵分別以點E、F為圓心,大于EF的長為半徑畫弧,兩弧相交于點G;
∴AG是線段EF的垂直平分線,
∴AG平分∠CAB,
∵∠CAB=50°,
∴∠CAD=25°;
在△ADC中,∠C=90°,∠CAD=25°,
∴∠ADC=65°(直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互余);
解法二:根據(jù)已知條件中的作圖步驟知,AG是∠CAB的平分線,∵∠CAB=50°,
∴∠CAD=25°;
在△ADC中,∠C=90°,∠CAD=25°,
∴∠ADC=65°(直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互余);
故答案是:65°.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作圖﹣﹣復雜作圖,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根據(jù)作圖過程推知AG是∠CAB平分線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三、解答題(共9小題,滿分78分)
15.分解因式:3x2y+12xy2+12y3.
考點: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綜合運用.
分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原式=3y(x2+4xy+4y2)
=3y(x+2y)2.
點評:此題考查了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綜合運用,熟練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題的關鍵.
16.先化簡,再求值3a﹣2a2(3a+4),其中a=﹣2.
考點:單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首先根據(jù)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去掉括號,然后合并同類項,最后代入已知的數(shù)值計算即可.
解答:解:3a﹣2a2(3a+4)
=6a3﹣12a2+9a﹣6a3﹣8a2
=﹣20a2+9a,
當a=﹣2時,原式=﹣20×4﹣9×2=﹣98.
點評:本題考查了整式的化簡.整式的加減運算實際上就是去括號、合并同類項,這是各地2015年中考的常考點.
17.已知a2﹣b2=15,且a+b=5,求a﹣b的值.
考點:因式分解-運用公式法.
專題:計算題.
分析:已知第一個等式左邊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把a+b=5代入求出a﹣b的值即可.
解答:解:由a2﹣b2=(a+b)(a﹣b)=15,a+b=5,
得到a﹣b=3.
點評:此題考查了因式分解﹣運用公式法,熟練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題的關鍵.
18.如圖,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點,D、E分別是AB、AC邊上的點,且BD=CE.求證:MD=ME.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
專題:證明題.
分析: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證∠DBM=∠ECM,可證△BDM≌△CEM,可得MD=ME,即可解題.
解答:證明:△ABC中,
∵AB=AC,
∴∠DBM=∠ECM,
∵M是BC的中點,
∴BM=CM,
在△BDM和△CEM中,
,
∴△BDM≌△CEM(SAS),
∴MD=ME.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的性質(zhì).
19.如圖,在等邊三角形ABC中,點D,E分別在邊BC,AC上,且DE∥AB,過點E作EF⊥DE,交BC的延長線于點F.
(1)求∠F的度數(shù);
若CD=2,求DF的長.
考點: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專題:幾何圖形問題.
分析:(1)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可得∠EDC=∠B=60°,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易證△EDC是等邊三角形,再根據(jù)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即可求解.
解答:解:(1)∵△ABC是等邊三角形,
∴∠B=60°,
∵DE∥AB,
∴∠EDC=∠B=60°,
∵EF⊥DE,
∴∠DEF=90°,
∴∠F=90°﹣∠EDC=30°;
∵∠ACB=60°,∠EDC=60°,
∴△EDC是等邊三角形.
∴ED=DC=2,
∵∠DEF=90°,∠F=30°,
∴DF=2DE=4.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30度的銳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20.如圖已知,CE⊥AB,BF⊥AC,BF交CE于點D,且BD=CD.
(1)求證:點D在∠BAC的平分線上;
若將條件“BD=CD”與結論“點D在∠BAC的平分線上”互換,成立嗎?試說明理由.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分析:(1)根據(jù)AAS推出△DEB≌△DFC,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求出DE=DF,根據(jù)角平分線性質(zhì)得出即可;
根據(jù)角平分線性質(zhì)求出DE=DF,根據(jù)ASA推出△DEB≌△DFC,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出即可.
解答:(1)證明:∵CE⊥AB,BF⊥AC,
∴∠DEB=∠DFC=90°,
在△DEB和△DFC中,
,
∴△DEB∽△DFC(AAS),
∴DE=DF,
∵CE⊥AB,BF⊥AC,
∴點D在∠BAC的平分線上;
解:成立,
理由是:∵點D在∠BAC的平分線上,CE⊥AB,BF⊥AC,
∴DE=DF,
在△DEB和△DFC中,
,
∴△DEB≌△DFC(ASA),
∴BD=CD.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角平分線性質(zhì)的應用,解此題的關鍵是推出△DEB≌△DFC,注意: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反之亦然.
21.設中學生體質(zhì)健康綜合評定成績?yōu)閤分,滿分為100分,規(guī)定:85≤x≤100為A級,75≤x≤85為B級,60≤x≤75為C級,x<60為D級.現(xiàn)隨機抽取福海中學部分學生的綜合評定成績,整理繪制成如下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請根據(jù)圖中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在這次調(diào)查中,一共抽取了50名學生,α=24%;
補全條形統(tǒng)計圖;
(3)扇形統(tǒng)計圖中C級對應的圓心角為72度;
(4)若該校共有2000名學生,請你估計該校D級學生有多少名?
考點:條形統(tǒng)計圖;用樣本估計總體;扇形統(tǒng)計圖.
專題:圖表型.
分析:(1)根據(jù)B級的人數(shù)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抽取的總人數(shù),再用A級的人數(shù)除以總數(shù)即可求出a;
用抽取的總人數(shù)減去A、B、D的人數(shù),求出C級的人數(shù),從而補全統(tǒng)計圖;
(3)用360度乘以C級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扇形統(tǒng)計圖中C級對應的圓心角的度數(shù);
(4)用D級所占的百分比乘以該校的總人數(shù),即可得出該校D級的學生數(shù).
解答:解:(1)在這次調(diào)查中,一共抽取的學生數(shù)是:=50(人),
a=×100%=24%;
故答案為:50,24;
等級為C的人數(shù)是:50﹣12﹣24﹣4=10(人),
補圖如下:
(3)扇形統(tǒng)計圖中C級對應的圓心角為×360°=72°;
故答案為:72;
(4)根據(jù)題意得:2000×=160(人),
答:該校D級學生有160人.
點評:此題考查了是條形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的綜合運用,讀懂統(tǒng)計圖,從不同的統(tǒng)計圖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條形統(tǒng)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數(shù)據(jù);扇形統(tǒng)計圖直接反映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大小.
22.某號臺風的中心位于O地,臺風中心以25千米/小時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在半徑為240千米的范圍內(nèi)將受影響、城市A在O地正西方向與O地相距320千米處,試問A市是否會遭受此臺風的影響?若受影響,將有多少小時?
考點:二次根式的應用;勾股定理.
分析:A市是否受影響,就要看臺風中心與A市距離的最小值,過A點作ON的垂線,垂足為H,AH即為最小值,與半徑240千米比較,可判斷是否受影響;計算受影響的時間,以A為圓心,240千米為半徑畫弧交直線OH于M、N,則AM=AN=240千米,從點M到點N為受影響的階段,根據(jù)勾股定理求MH,根據(jù)MN=2MH計算路程,利用:時間=路程÷速度,求受影響的時間.
解答:解:如圖,OA=320,∠AON=45°,
過A點作ON的垂線,垂足為H,以A為圓心,240為半徑畫弧交直線OH于M、N,
在Rt△OAH中,AH=OAsin45°=160<240,故A市會受影響,
在Rt△AHM中,MH===80
∴MN=160,受影響的時間為:160÷25=6.4小時.
答:A市受影響,受影響時間為6.4小時.
點評:本題考查了二次根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運用,根據(jù)題意,構造直角三角形,運用勾股定理計算,是解題的關鍵.
23.感知:如圖①,點E在正方形ABCD的邊BC上,BF⊥AE于點F,DG⊥AE于點G,可知△ADG≌△BAF.(不要求證明)
拓展:如圖②,點B、C分別在∠MAN的邊AM、AN上,點E、F在∠MAN內(nèi)部的射線AD上,∠1、∠2分別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求證:△ABE≌△CAF.
應用:如圖③,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B>BC.點D在邊BC上,CD=2BD,點E、F在線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積為9,則△ABE與△CDF的面積之和為6.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正方形的性質(zhì).
專題:壓軸題.
分析:拓展:利用∠1=∠2=∠BAC,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質(zhì)得出∠4=∠ABE,進而利用AAS證明△ABE≌△CAF;
應用:首先根據(jù)△ABD與△ADC等高,底邊比值為:1:2,得出△ABD與△ADC面積比為:1:2,再證明△ABE≌△CAF,即可得出△ABE與△CDF的面積之和為△ADC的面積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拓展:
證明:∵∠1=∠2,
∴∠BEA=∠AFC,
∵∠1=∠ABE+∠3,∠3+∠4=∠BAC,∠1=∠BAC,
∴∠BAC=∠ABE+∠3,
∴∠4=∠ABE,
∴,
∴△ABE≌△CAF(AAS).
應用:
解:∵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CD=2BD,
∴△ABD與△ADC等高,底邊比值為:1:2,
∴△ABD與△ADC面積比為:1:2,
∵△ABC的面積為9,
∴△ABD與△ADC面積分別為:3,6;
∵∠1=∠2,
∴∠BEA=∠AFC,
∵∠1=∠ABE+∠3,∠3+∠4=∠BAC,∠1=∠BAC,
∴∠BAC=∠ABE+∠3,
∴∠4=∠ABE,
∴,
∴△ABE≌△CAF(AAS),
∴△ABE與△CAF面積相等,
∴△ABE與△CDF的面積之和為△ADC的面積,
∴△ABE與△CDF的面積之和為6,
故答案為:6.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與性質(zhì)以及三角形面積求法,根據(jù)已知得出∠4=∠ABE,以及△ABD與△ADC面積比為:1:2是解題關鍵.
初二數(shù)學期中試卷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初二數(shù)學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八年級數(shù)學月考試卷分析
★初二數(shù)學的期中考試總結
★八年級下數(shù)學期中測試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下冊期末數(shù)學試題附答案
★八年級下數(shù)學期中試題
★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檢測數(shù)學試卷
★2017年全優(yōu)標準卷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答案
以上就是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中測試卷的全部內(nèi)容,1、已知,如圖,四邊形 中, , , ,且 。試求:(1) 的度數(shù);(2)四邊形 的面積(結果保留根號)。2、有一天張老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 5 一 3 = 8×2, 9 -7 = 8×4,15 -3 =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