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美國打過幾次貿易戰 和美國打過貿易戰的國家 美國貿易戰開始的時間 中美貿易戰歷史 世界貿易組織歷史意義
歷史上美國主要對這三個國家打過貿易戰:日本、英國和蘇聯。
一、對日本
美國對日貿易戰的時間跨度大約為州褲虧1985年~1995,被稱為“上世紀80年純稿代的珍珠港事件”。
日本在二戰以后得到美國的大力扶持,不管是在經濟還是軍工業上都迅速的提升和恢復,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了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日本甚至還向自己的對手出手武器等,美國看到日本對其的威脅,便向日本提出條件,讓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導致當時日本的工業受到影響,經冊神濟極速衰退。
二、對英國
二戰以后的美國是非常富裕的,而英國本身在二戰中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各方面都極速衰退的趨勢,在二戰以后更加嚴重,所以在這場美國發起的貿易之戰還是沒能頂住,終得讓位美國。
三、對蘇聯
蘇聯跟美國之間一直都處于對峙的狀態,哪怕是在二戰中處于同一陣線也沒放過對彼此的針對,在二戰結束后更是陷入了長期的冷戰,在軍事、經濟、政治領域都進行著對決,但是當時蘇聯的經濟并不是很好,在二戰中蘇聯的投入和損失要遠遠大于美國。
美國對這些國家打貿易戰的根本原因是為了保護其美元的價值。
擴展資料
中美貿易爭端,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貿易爭端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比較具有優勢的出口領域;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前者基本上是競爭性的,而后者是市場不完全起作用的,它們對兩國經濟福利和長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
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
美國公司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
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
參考資料來源:-中美貿易爭端
近期,美國在中美經貿談判中出爾反爾,使摩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是什么?美國的極限施壓會否使其成為贏家?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2日舉辦的“中美貿易及中美關系:挑戰與前景”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貿易從來都是互利雙贏的,加征高關稅是一把“雙刃劍”,美國想要“獨贏”不可能,美國的極限施壓不會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5月22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中美貿易及中美關系:挑戰與前景”論壇。圖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發表演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 攝
本質——特朗普想要遏制中國發展
美國不斷拋出“強制轉讓技術”論、“貿易吃虧”論等論斷,專家反駁指出,這些是沒有證據的無端指責,背后另有真實的目的。
對于美方指責中國“強制轉讓技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美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一定是帶著技術。技術是強迫轉來的嗎?美國企業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不用最好的技術產品怎么競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杰表示,“美國在中美貿易中吃虧”的觀點站不住腳。貿易逆差對美國來說并不吃虧,這是由兩國經濟結構決定的。
對于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林毅夫引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典故指出,特朗普看到中國發展這么快,想要遏制中國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艷也認為,美國是想用施壓的方式希望中國達到其要求。“中國的開放步伐顯而易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非常驚訝的是美國政府無視中國在制度性開放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未來——美國想要“獨贏”不可能
對于中美經貿發展,中國各界期待談判達成互利雙贏的結果,這符合中方的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的期待。
“日本一位貿易談判代表說,貿易談判都講雙贏,和特朗普談判不一樣,特朗普希望一個人贏兩次,而不是各贏一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宏升陪院長、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談到。
美國真的蔽蠢可笑姿以“獨贏”嗎?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指出,加征高關稅是一把“雙刃劍”,特朗普以為加關稅是加中國企業的稅,實際上加的是美國進口商的稅,進口商加了稅之后必然要轉嫁給消費者。
首先,貿易爭端的出現與特朗普一貫堅持的政治理念和經濟思想密切相關,這是基于這種理念及思想的影響所做出的一項決定。從大格局來看,這更是特朗普的一種戰略行為。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來,他奉行的思想主張無不體現了美國至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理念,其目的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勢必會給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經濟交流與合作帶來巨大的影響。其次,此次貿易爭端由美國發起,是出于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特朗普就任總統一年多來,執政過程中遭遇了各種不順的局面,面臨了多種指責。其中由于國內政治壓力巨大,特朗普急于擺脫這種信任危機,需要一些國際熱點事件轉移民眾在國內政治方面的注意力。而中美貿易爭端正好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一個不錯的戰略選擇。再次,貿易爭端的發起也與國際政治和經濟的需要緊密相連。二戰結束以來,全球處于70多年相對的和平時期,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隨著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金磚五國和一大批的新興國家都迎來了各自的黃金發展期。其中日本在上個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崛起,后來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悔棚,通過幾十年的持續發展,終于在2010年正式取代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進入21世紀以后,經濟發展勢頭平緩,2008年經濟危機則重創了經濟的發展,十年以后才得到緩解。因為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鉛前碼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下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在上升。在世界各地,美國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東地區受到強有力阻擊,對拉丁美洲槐哪的控制也遭到抵制,歐盟的發展和金磚五國的崛起都在經濟發展上構成了不小的威脅。一些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合作組織已經把美國排除在外,都對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構成了挑戰。此外,美國自身國力相比上個世紀后半期在全球的影響力已經有所下降。美國要想繼續維持全球霸主地位,就必須有一套新的戰略主張和經濟發展策略。
1、拖垮蘇聯的貿易戰
蘇聯和美國這一場貿易戰可謂曠日持久。雙方自二戰結束后開始就明爭暗斗,1949年正式開始,80年代進入白熱化。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暫時穩住美元霸權后,開始對蘇聯發動更加全面的貿易戰。
具體做法是,抓住每一次機會限制西方對蘇聯的技術出口,遏制并打擊蘇聯可以換取外匯的經濟領域。經過精心策劃,美國把蘇聯的石油產業作為打擊對象。
2、四招重創日本
盡管美仔猜國和日本現在是貿易上的好伙伴,兩者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間也曾產生過貿易摩擦,而且與現今中美貿易摩擦有念碰型相似之處。日本在1955年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后逐步實行“走出去”戰略,伴隨著制造業的迅速崛起,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與美國頻繁發生貿易摩擦。
在出口導向經濟戰略引導下,日本連續10多年對美保持貿易順差,并且數額逐年增加。1970年,日本出口貿易額為189億美元,16年后增至2108億美元,基本與美國(2173億美元)持平。在此期間,日美之間貿易摩擦進一步尖銳,范圍也逐步擴大。
50年代摩擦的焦點是紡織品,60年代轉而變為鋼鐵,70年代時,彩電成為摩擦的中心。美國不斷對日本實行貿易限制的同時,日本也同樣限制來自美國的農產品進口,包括牛肉、有機食物等。
80年代,美日貿易的摩擦對象導向汽車產業,嚴重觸及美國國內的支柱產業。1978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超過150萬輛,在1980年達到192萬輛。美國從日本進口的汽車占汽車總進口的80%,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高達20%。
來自日本的競爭使得美國政府不得不為本國汽車行業提供10億美元的補助。1979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完全開放國內汽車市場,日系汽車制造商在美國建廠以及自愿接受出口規模限制。
1980年5月,日本政府統一減少對美汽車進口關稅,并在1983年同意對出口美國汽車輛數設定上限,1981年的出口上限為168萬輛,1991年為230萬輛。盡管如此,日本對美出口仍然優勢巨大,恰逢美國國內經濟出現衰退,經歷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的重創,還面臨著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的雙重困擾,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優勢逐步喪失。
3、因香蕉和歐盟齟齬
相比東歐和日本,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的起源更“生活化”一些,雙方因香蕉進口配額的矛盾在食品領域展開貿易戰。
1993年,歐盟成立統一的內部市場,制定了一整套香蕉進口制度,通過許可證制度、配額制度等對香蕉進口進行限制,并給予歐盟國家原來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國家以特殊優惠待遇。
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認為歐盟的規定偏袒了與歐洲國家關系密切的一些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香蕉生產國,因此向世貿組織起訴歐盟。
擴展資料:
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爭端,又稱中吵讓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摩擦,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貿易爭端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領域;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前者基本上是競爭性的,而后者是市場不完全起作用的,它們對兩國經濟福利和長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
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美國公司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
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
參考資料來源:-中美貿易爭端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實質是什么?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這就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后果,18張西方漫畫告訴你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一年一度薯廳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數高隱“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到有所增加,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美國公司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念純政治現實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