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歷史?1936年5月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全國發出了 《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已經開始由反蔣抗日政策向逼蔣抗日的歷史性轉變。4、凇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上海南火車站的日軍首先遭到國軍轟炸,雖然日本方面派出上海派遣軍(三個月后增加到50萬人),開始向上海進攻。那么,中國抗日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國際上公認的抗日戰爭,這個時間是從1937年7月7日開始起算的。
?抗日戰爭,在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由于全面戰爭時間約為8年(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為抗戰。
2、事實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從1931年的9月18日開始的。
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完全侵占中國東北,并成立偽滿洲國,此后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采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才全面爆發。
當然,國內也有把1931年視為抗日戰爭的開始。
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7年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共同抗日,實現了由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的歷史性轉變。——這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原因是因為這時民族矛盾已經上升為主要矛盾。(導火線應該是七七事變吧)、
意義:(一)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四)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五)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六)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準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
如果你要簡介點說也可以說是: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1931年。
抗日戰爭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完全侵占中國東北,并成立偽滿洲國,此后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采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后,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擴展資料:
抗日戰爭期間的重大事件介紹:
1、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
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從小學到大學的歷史課本都是寫的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開始。但事實呢? 9.18事變:九?一八事變指1931年9月18日本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根據沖突爆發的日期,史稱“九?一八事變”。由于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 九?一八事件爆發后,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后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以上就是中國抗日歷史的全部內容,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后,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5、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