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三年級語文教學措施 單元整體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全解 三年級下冊教材解讀語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標解讀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專列》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燕子專列胡慶尺》這是一篇人文情景較濃的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時,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這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他們送到車站,并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吁人們要保護動物。
二、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以情感為紐帶,讓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觸摸文本,直奔重點詞句,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地讀,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蘊含的情感,并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動情、移情、抒情,使學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們對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相信他們剛接觸到課文的題目肯定充滿了疑問和好奇。他們當中或許大部分和貝蒂一樣,關心喜愛小動物,因此讀著這篇文章時肯定有很多感觸。這篇文章就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欣賞、感悟,體會對動物的深深愛意。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惡劣氣候和環境給燕子帶來的麻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為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2.教學難點為體會惡劣氣候、環境給燕子帶來的麻煩。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結識了“翠鳥”,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問候下老朋友,板書:燕子。
2.課件出示燕子圖片,你對燕子的了解。
預設:生可能會從以下幾方面說自己對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鳥;燕子的生活習性;燕子的外形特點等。
3.補充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文的題目后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質疑:什么叫專列?燕子會飛,為什么還要用列車送?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這樣的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根據課題提問,一方面緊扣了本文課題的特點,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夠教給學生抓住課題質疑的學習方法。
(二)初讀課文,教學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課文讀正確,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
舒適啟程疲勞料峭覆蓋救護車廂瀕臨死亡
歐洲瑞士特殊長途跋涉氣溫驟降
【設計意圖】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這里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有利于促進學生預習課文的良好習慣的養成。
3.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觀察,發現“洲、瑞、殊、驟、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并且左窄右寬。
(2)重點指導書寫“驟”和“涉”。
驟:讓學生明白筆畫較多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緊湊些。同時,如果一個字有兩個捺,書寫時其中一個一般要變成點。然后復習學過的字“送、這、遲、歡、食”等進一步鞏固。
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個字書寫時不要多加一點。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生字書寫的指導并不是一味的給予,而是通過巧妙分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書寫的方法。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分散指導書寫,能夠有效降低難度。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再讀課文,思考剛剛提出的問題:燕子會飛,為什么還要用列車送?
2.在學生自主讀書、思考的基礎上同桌討論。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簡潔解疑。
4.將學生差喚尋找出來的原因濃縮成兩個字:麻煩。
引出第二自然段,課件出示,用自褲高己喜歡的方式讀這段話,思考:課文主要寫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煩?
交流:天氣惡劣;非常疲勞;昆蟲被凍死。
出示句子: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1)學生比較體會,比較“驟降”“下降”“降低”三個詞在表達效果、表達作用上的區別;想象“風雪不止、所有、幾乎”等詞描述的惡劣情景,體會這樣惡劣的天氣給燕子飛行造成的困難。
(2)體會“長途跋涉”。
課件出示圖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萬的燕子就要開始出發到南方去過冬了。一路上,它們要飛越非洲大陸、阿爾卑斯山脈、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飛一百多公里。
(3)體會“饑寒交迫”。
燕子飛了這么遠的路,昆蟲又被凍死了,小燕子們會怎么樣?此時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隨即出示句子“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將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進行朗讀體會。(個別讀,齊讀。)
4.瑞士政府知道了這個情況,決定用火車把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是一列什么樣的火車?再讀課文,體會瑞士政府對燕子的關愛。板書:關愛。
5.再讀句子,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政府?課件出示有關瑞士政府課外資料。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有機地將前后文的學習聯系了起來,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瑞士政府對燕子的關愛。
四、板書設計
燕子專列
天氣惡劣瑞士政府專列接送關愛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專列》教案(二)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詞句。
2.體會惡劣氣候和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3.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讀中感悟瑞士人民對燕子的關愛。
2.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扣詞釋文
1.分步出示下列三組詞。
(1)氣溫驟降風雪不止滿天飛舞皚皚白雪。
(2)長途跋涉疲勞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3)冒著春寒頂著大雪踏著山路四處尋找。
指名讀,齊讀。注意字正腔圓,聲音洪亮,想一想每一組詞語與什么有關。
2.用上其中幾個詞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是啊,當時的天氣是如此惡劣,燕子的處境是如此艱難,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下當時的情景。出示課文一二兩段,齊讀。
(二)細讀第三段,析詞品句
1.燕子的處境激起了同學們深深的同情,更激起了當地政府和居民的深切關注,他們是怎么做的呢?讀讀第三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好好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
2.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引導。
出示句子: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滿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1)讀著讀著,哪些詞語讓你有話想說?
緊扣“紛紛、四處、冒著、頂著、踏著”等詞讓學生談體會,再進行朗讀指導。
(2)同學們猜想下他們中間可能會有哪些人?(白發蒼蒼的老人,懷里抱孩子的婦女,小孩等。)
(3)引讀提升:白發蒼蒼的老人聽到這個消息,焦急萬分,蹣跚地走出家門,生讀:冒著──
一群孩子聽到這個消息,心急如焚,甩下書包,走出家門,生讀:冒著──此時居民們哪顧得上嚴寒與危險,他們紛紛走出家門,生讀:冒著──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一個句子的兩次巧妙的出示,引領學生的情感體驗一步步走向高潮,天氣越冷越能體現人們的愛心熾熱。這時讓學生讀出居民不顧天氣惡劣、路途艱難去尋找燕子的濃濃愛心就有感而發了。讓學生領會課文中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這個難點便迎刃而解了。
(三)學習第四段,感受關愛
1.這群人中有個小女孩,名叫貝蒂。出示第四段,輕聲讀這段,讀后哪句話讓你特別感動?
2.交流,緊扣“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這句話。
小貝蒂不在乎什么呀?預計學生回答:她不在乎自己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不在乎寒冷。
那么她太在乎誰了?是燕子。
3.仔細看圖,想想下,小貝蒂是在哪兒發現了燕子?她會怎么做?怎么說呢?
自己練習說,再指名說。指導學生從小貝蒂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以及燕子的處境等方面進行想象,感悟小貝蒂付出的真情。
4.配上音樂,我們來一起感受小貝蒂對燕子的這份真情。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析詞品句“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將“愛”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和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入境始于情”,讓學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達,讓貝蒂的言行在學生的心目中沉淀,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感情。思想的碰撞,語言的磨礪,必然能帶來學生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
(四)延伸拓展,升華情感
1.多么感人的一幕啊,這些冰天雪地中饑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們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為政府的偉大決策,居民的愛心奉獻,貝蒂的真情付出,它們卻走進了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并即將啟程返回自己眷戀的家園。引讀最后一段。
2.選題寫話:
(1)列車緩緩啟動,在人們送別與祝福的目光中,車廂里的燕子對著人們卿卿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在說些什么呢?
(2)貝蒂望著漸行漸遠的列車,在心里默默地說……
(3)讀完課文后,我感慨萬千……
獨立寫話,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寫話──準備發言──真情誦讀。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語言中的砥礪中,豐盈自己的心路歷程。
3.是啊,燕子專列啟程了,這燕子專列不僅載著的是一只只獲救的燕子,它還載著什么呀?(出示:燕子專列載著──駛向遠方。)
4.交流:人們的祝福、燕子的感激、關愛。
【設計意圖】這是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和總結,把這份情感升華為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友情,喚起學生對動物的那份愛,以及對所有生命的那份尊重。
5.播放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這些生動可愛的畫面描述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友情,人類對動物的那份愛,以及對所有生命的那份尊重。
6.課件出示美麗的畫面,還有許多保護環境廣告語,齊讀。
7.作業:
(1)試著寫寫保護環境的廣告語。
(2)可以去看看《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這本書。
四、板書設計
燕子專列
冒著頂著踏著一點兒也不在乎
燕子專列載著──駛向遠方
教學反思:
《燕子專列》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在讀的時候讓學生抓住文中關鍵的字、詞、句,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融讀、悟、說為一體,增加學生與文本接觸的機會。注重重建學生的精神生活,賦予教育以及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盡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下面是由我帶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人教版”,歡迎閱讀。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人教版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X)班共有學生XX人,其中女生XX人,男生XX人。經過兩年半的小學生活,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品質、意志品質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從整體看,學習風氣已基本形成。課堂上,學生大都能夠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但部分后進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自覺做好上課準備,不能積極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上課聽講不夠專心,課后閱讀時間少,課外積累欠缺。在本學期對他們需要多一些關注與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習方法,使他指腔們能和大家一起快樂學習,共同進步。
總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盡量從他們的實際出發,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素質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教材后面還編排8篇選讀課文。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二組和第五組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附錄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教材共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待總是、怎樣想問題;豐富多采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本冊要求認200個字、寫300個字。本冊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衫友:1、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2、結合專題繼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和目標。3、大量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加貼近兒童生活。4、著力改進課文和課后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5、保持“語文園地“的框架結構,加強內容的整合和創新。6、完善圖像,注重圖文并茂。
三、學習目標
1、在語文學習中,體現8個專題的思想。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200個字,會寫16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繼續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仿影。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繼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或逗槐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練習復述課文。
10、繼續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1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理解的意見與人商討。繼續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
13、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提高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指導學生練好鋼筆字。
3、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4、學習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 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與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3、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鋼筆書寫的習慣。
五、教學措施
1、繼續重視字的教學。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堅持在語 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
2、指導學生用好鋼筆,寫好鋼筆字。
3、鼓勵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生活材料。
4、開展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5、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6、扎實進行語言訓練,著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 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匯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 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 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 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7、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 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精心推薦
【 篇一 】
設計說明
課文講述的是怕剃頭的表弟小沙讓“我”給他剃頭,結果害他去理發店剃成了光頭,還把姑父的睡衣弄滿了碎發的鬧劇。在教學設計中,我會通過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讀、畫、議,引導學生理解“我”給表弟剃頭的過程,體會孩子們的天真、自由和快樂。最后讓學生講述自己童年有趣的事,對學生的語言進行訓練。
學前準備1.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生字卡片。(教師)
2.回憶自己小時候剃頭或剪頭發的經歷,預習生字。(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認識生字,正確讀寫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前準備仿高1.制作課件。(教師)
2.回憶自己小時候剃頭或剪頭發的經歷,預習課文。(學生)
教學環節導案學案達標檢祥拿測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用時:5分鐘)1.請同學們想一想自己小時候理發的有趣經歷,并講給大家聽聽。
2.導入新課,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的小沙有怎樣的經歷呢?
板書課題。1.學生交流自己理發的經歷。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字理解詞語。(用時:20分鐘)1.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由讀課文,標出文中自然段的序號。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并理解重點詞語。
3.課堂檢測學生對生字詞的識記情況。1.學生讀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小組之間利用識字卡片,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共同探討。如:“執”“锃亮”“耿耿于懷”等。
4.用詞語卡片的形式學習、識記詞語。1.讀拼音,寫詞語。
lǐ fà dǎn xiǎo
()()
chóu rén duó mén ér táo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锃亮:__________________
耿耿于懷:______________
央求: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用時:10分鐘1.指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小沙剃頭有怎樣的經歷?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
3.引導學生理清課文順序。1.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感知文章各個部分的內容。
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表弟天生膽小,什么都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店里只有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小沙只得由他擺布。
第三部分(第7~17自然段):寫“我”給小沙理發的過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寫最后小沙剃成了光頭,姑父被睡衣上的碎發弄得睡不好覺。3.小沙為什么只得規規矩矩地由老剃頭師傅擺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堂小節。(用時:5分鐘)1.教師引導歸類復習本節課學習的生字。
2.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學生認讀生字、詞語。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大聲朗讀。4.聽寫詞語。
表弟膽小理發仇人罵人付錢雙倍雖然
教學反思教學本課時,我通過談話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都有理發的經歷,所以在談論小沙的剃頭經備宴尺歷時,學生都能踴躍舉手發言。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保持積極、興奮的狀態,很容易就理清了課文順序,也了解了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語言的生動有趣。
2.體會文中孩子的天真、自由和快樂,感受童年的美好。
學習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語言的生動有趣。
學前準備制作教學課件。(教師)
教學環節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回顧交流,導入新課。(用時:5分鐘)1.復習生字詞。
2.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1.學生復習生字、詞語。
2.學生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5.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段讀議,體會兩位“大師”剃頭的不同。(用時:20分鐘)1.引導學生讀第2~6自然段,體會小沙對剃頭的害怕心理。
2.引導學生讀第7~17自然段,體會小沙的情感變化。
3.引導學生讀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體會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
4.指導學生自讀第1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有趣結局。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讀第2~6自然段,交流小沙對剃頭的害怕。
3.學生讀第7~17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示小沙情感變化的詞。
4.讀文,交流“我”是怎樣給小沙剃頭的。
“我”擺出剃頭師傅的架勢,這兒一剪刀,那兒一剪刀,隨意亂剪,導致頭發長長短短,后來修頭發時越修越糟,整個頭上坑坑洼洼。6.老剃頭師傅是怎樣給小沙剃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細讀7~17自然段,找出反映小沙態度變化的詞語。
央求→()→()→()→大叫一聲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用時:10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讀文,理解“剃頭大師”和“精”分別是指誰?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
2.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我”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小沙更優秀的顧客了”。
1.學生讀文后,小組討論交流。
2.師生互相交流。8.“剃頭大師”和“精”分別是指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總結拓展。(用時:5分鐘)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僅感受到了文中語言的生動有趣,還體會到作者童年的快樂和自由。你的童年有哪些快樂、有趣的事情?請講給大家聽一聽。
1.學生分小組自由交流自己童
年的趣事。
2.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 篇二 】
一、教材分析
《剃頭大師》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秦文君《調皮的日子》,有改動。文章主要記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詡“剃頭大師”,為他剪頭發的有趣過程,文筆活潑,童真溢滿。故事中的小沙理發時只要求“別剪破耳朵”,結果被“我”剪得“整個頭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發店剃了個和電燈泡一樣的光頭”。作為“童年趣事”,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喚起他們許多相關的經驗與記憶。教學時,應立足年段目標和單元目標,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并根據學生特點和文本特色來組織學習活動。
二、教學目標
1.運用猜想、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或句子。
2.朗讀課文,比較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過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點,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童真與童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預先學習第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膽小鬼”,指導書寫,提示:“膽”字左邊的“月”要瘦長;“鬼”字的長撇貫穿上部,豎彎鉤舒展。
2.讀題。
師:一個人被稱作“剃頭大師”,說明什么?(指名說)——剃頭的技藝十分高超。
師:作為一名“剃頭大師”,應當“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也一定能剪出“最時髦的法式”。
理解“锃亮”“時髦”,提示“猜一猜”的方法。
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膽小鬼”一詞包含了本課要求會寫的兩個生字,聽寫是對第一課時所學生字的及時復習,指導書寫則落實了《語文課程標準》關于每天指導學生寫字的要求。扣題導入,巧妙地鏈接文中詞句,通過“锃亮”“時髦”兩個詞語的理解,引導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既“得言”,又“得法”。】
(二)初讀
師:誰給誰剃頭?“剃頭大師”在文中指誰?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就猜一猜,想一想。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交流。
師:“剃頭大師”是誰?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我覺得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剪刀所到之處,頭發紛紛飄落,真比那老剃頭師傅還熟練。
師:同樣是給小沙剃頭,文中的剃頭老師傅卻有著另外一種稱呼——“精”。
出示句子:最讓小沙耿耿于懷的是,每次剃完頭,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給“精”。
理解“耿耿于懷”,提示“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出示句子: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進理發店的,而且,姑父還得執一把木尺在一旁監督,否則,小沙準會奪門而逃。
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奪門而逃”。
師:只要肯用心,你會發現,理解詞語的方法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初讀重在整體感知,通過“剃頭大師在文中指誰”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內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體情節,同時,相機引導理解詞語的方法,落實單元目標,始終遵循語文的實踐之道。】
(三)精讀
師: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請大家再讀讀課文,把相關的句子勾畫下來多讀幾遍。
1.學生自由讀,勾畫。
2.交流和朗讀。
師:乍一看,“精”還真是挺“”的,而“剃頭大師”還真有點“大師”的樣子。但效果究竟如何呢?(朗讀,交流)
師:為什么“我”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小沙更優秀的顧客了”?(指名交流)
師:我們發現,“剃頭大師”其實名不符實,原來,“我”才是“精”,而看似“精”的老師傅卻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頭大師”。課文的結尾也證明了“我”為小沙剃頭的不成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精讀要真正走進文本,通過充分的朗讀,并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與交流,落實課后練習的同時,感受人物特點,體會字里行間流動的童真與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
(四)感悟
1.這篇課文有意思嗎?(指名交流)
師:童年的許多事情就是這么有意思,有時候雖然做錯了事,甚至闖了禍,但純粹是出于天真和調皮,過后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十分有意思,這就是童真與童趣!
2.想一想,課文為什么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指名交流)
師:“剃頭大師”雖然是一種自嘲,卻包含著一段有趣的童年記憶,讓人十分懷念那天真的歲月。此外,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讓人感到特別有意思,能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深化文章主題。
【設計意圖:扣題導入,結題而出,“剃頭大師”是文旨與文趣所在,課文為什么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不能不探究一下。通過學生的交流,檢驗讀書是否“識趣”和“解味”,進一步升華文章主旨和單元主題。】
(五)延伸
1.這么有趣的故事,選自秦文君《調皮的日子》。
2.推薦秦文君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強調“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倡導“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所以,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帶多篇,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把學生真正引導到讀書的“快車道”上。】
五、板書設計
19.剃頭大師
剃頭大師精
我老師傅
第六單元——觀察與思考
這一單元既有科學家的發現,又有同齡人的探索;既有科學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發現意識的培養。《第一朵杏花》就是通過故事的敘述表現了科學家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和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科利亞的木匣》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處處皆學問》一文向學生滲透一種研究、發現的意識,揭示了生活中處處都有學問,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敏于發現,勤于思考,才能從中有所感悟。
古詩《宿建德江》給我們描寫了一幅生動的江邊暮日風景。
學習本單元,一是要立足于教材,通過對文本的研讀,把握本單元的精髓所在——科學現象的發現、科學家的實驗或同齡人的研究中滲透著哪些科學態度和精神;同時要打開學生的視野,從學生喜歡的科學家、科學事件入手,通過對科學事件的追蹤,對科學家的關注,引發學生科學探索的熱情,培養初步的科學意識和態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科學家離我們很近”。
第七單元——幸福與快樂
走進第七單元的清啟課文也就走進了一個童話的世界,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就像一滴滴益智的甘露。《點金術》告訴我們一味地追求金錢會使你失去珍貴的東西,真正的幸福其實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它永遠比金錢重要。《七色花》為人們帶來了多么美好的意愿和期待,但只有像珍妮那樣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當一群小紅魚和一條小黑魚團結起來時,就連鯊魚也會敬畏七分,這個《黑眼睛的大紅魚》的故事告訴我們身處困境,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對,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古詩《牧童》形象鮮明的表現了郊野遼闊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樂的生活。
學習本單元課文,要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感受童話世界的精彩,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八單元——智慧與尊嚴
本單元的三篇課文講述了兩個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人物的睿智和聰敏。學習本單元答核如相信學生們對智慧究竟是什么?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徐文長小時候提水過橋和竿上取物的兩個故事,講述了明朝怪才是個《聰明的徐文長》,他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多么巧妙!《晏子使楚》將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用小劇本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分為第一集和第二集,新穎的形式認我們眼前一亮,晏子臨危不懼、機敏過人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西湖夏日圖,使人不由地為大自然的美麗而驚嘆。
學習本組課文,可搜集相關的資料補充到氏祥課文中來,使學生對歷史人物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這是本學期最后一組教材,教師要圍繞單元話題組織教學活動,體現整合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并通過表演,進一步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感受古代人物的智慧。
2021三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的安排和設計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通常又叫課時計劃。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關于2021三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方便大家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21三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1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感受奶奶對冬冬鏈兄散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2、認字6個,寫字7個。理解“看望”、“問候”、“收藏”、“喜歡”、“美好”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學習怎樣簡單地對塵襪人物進行描寫。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教學難點:理解奶奶為什么最喜歡那只門鈴。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和奶奶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為什么有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發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間有趣的事。
二、學習生字。
1、用自己學過的方法認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每個生字讀兩次。老師適機提醒“抹”、“撒”、“漆”的讀音。
3、師生一起將生字補充為課文中的詞語再齊讀兩次。
4、抽生讀生詞。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用三角形作上標記。
2、師生一起解惑。
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每個組員都讀準了字音。
4、小組匯報結果。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
2、生匯報。
第二課時
一、以問題導入,學習課文。
1、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并做上標記。
2、她為什么最喜歡這一支?
生:奶奶很孤獨,她想冬冬來陪她。
生:只要聽到那只門鈴響她就可以見到冬冬。
3、奶奶為什么這么愛冬冬?
請自讀課文1、2自然段,在課文中找找答案。
生:冬冬每個星期六都會去看奶奶。
生:他會陪奶奶說話,并捎去爸爸媽媽的問候。
生:他會幫奶奶做衛生。
4、找一找從棚氏哪些地方能看出奶奶也很愛冬冬。
生: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為冬冬烤面包。
師:同桌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再仔細體會體會還有哪些話能看出這一點。
匯報品讀10、13自然段,體會冬冬與奶奶間濃濃的親情。
二、仿寫13段。
1、讀讀第13段,看看前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后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
(動作、語言)
2、寫動作用了哪些詞語?“攬在”和“摟著”。
3、請學生說一說有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4、把這些句子在語文天地中寫下來。
三、說一說
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關心孝敬我們的父母。
四、總結全文
大家說的都對!我們盡管還小。但也不能_的消費者,還應該主動_的生產者,傳播員,我們能做的大事不多,但能身體力行的小事很多。給父母、爺爺奶奶倒杯水、捶捶背……哪怕只怕他們話。大家一起來吧,像冬冬一樣把愛獻給別人吧!
2021三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2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寫本課生字,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主人公純真、善良的美好心靈。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認寫本課生字;能用多種形式讀、背詩歌。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有一個小女孩,名叫劉倩倩,她吃蛋糕時,會留下一塊;穿棉衣不把它弄破;她還選出了最美的一頁歌片,留下來。你別問這是為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兒歌《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師板書課文題目,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聽讀課文,引出故事
1聽童聲朗誦磁帶。
2提問:課文中的“她”指的是誰?
3看動畫片《賣火柴的小女孩》片段,或聽老師講故事。
4提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由小聲讀課文,數一數這首詩共有幾節。勾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2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互相學習。
3檢查認字、記字情況。
4字形分析,寫字指導。
四、讀悟結合,體會感情
1自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1)學習1~4小節。
A你認為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神秘的語氣。)
B抽讀、評價。
C同桌抽讀,互相評議。
D齊讀。
E找規律,指導背誦1~4小節。
(2)學習第5小節。
A“我”的夢飛到哪里了?
B想象和小女孩在一起時的情景,并說一說。
C引導學生讀出歡快的語氣。
(3)學習第6小節。
A簡介安徒生。
B推薦讀《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有自己的感想。
(4)朗讀并背誦。
A想象情景,自由朗讀,互評互議。
B自選方法,背誦全詩。
五、拓展延伸,激發情感,你想帶給小女孩什么呢?給賣火柴的小女孩說幾句話,也可仿照兒歌的樣式寫一首小詩,送給賣火柴的小姐姐。
2021三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3
《三月桃花水》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整體美。
2、讓學生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和對偶句的等句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3、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了解“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漸多,河水上漲,便稱這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字詞檢測
3、默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完成書后思考題,把握文章結構
一方面寫聲,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二方面寫色,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三方面是對全文的總結,贊揚了三丹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叫人沉醉。
第二課時
【教學預設】
一、詞串欣賞
從讀好詞語入手,用聲音和表情來表達出詞語的意思,并能發現每組詞語的特點。
課件出示:第一組:絢麗的朝霞、明潔的絲綢、裊裊炊煙、
第二組:草如茵、柳如眉、如霧如煙
第三組:應和、低語、談心、催促
二、精讀感悟
用心地去讀這幾個詞語,就能讀出它的畫面,讀出它的色彩,讀出它的感情……同樣的,用心地去讀文章的每一句話,也能讀出很多的感受。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學生自讀,談感受
2、老師范例:批注式閱讀
課件出示:教師在詩歌第二小節上做的一些筆記,如在關鍵詞語下面點著重號,在詩歌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等。
(二)學習第三、四小節
1、自由閱讀,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做批注。
2、交流研讀句子,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融入閱讀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引導學生從“輕柔的弦、纖細的低語、談心、催促……”關鍵字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的感受,讓學生感受桃花水的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第五、六小節
1、請快速默讀第五、六小節,看看在三月桃花水的這面鏡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帶上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3、仿詩練說,拓展畫面
4、指導讀出省略號的味道
[引導學生美美地讀,讀出最真的情;靜靜地想,想出最美的畫面]
三、整體誦讀
全文配樂朗讀,師生共同合作美讀
四、拓展仿寫
試著仿照課文的任意一小節來寫一寫,表達自己的感情。
五、激情小結
2021三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4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好、無私,培養學生熱愛春雨、熱愛春天、熱愛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幫助學生會寫“溝、推、蹄、脈、滑、跌、密、撒、播、嘗、乳”11個生字,會認“淅、瀝、溝、蹄、乳”5個生字,理解“你推我擠、演奏、播種、仰著、品嘗”等詞語。
教學重點:課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聲音美。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如: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
2、課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學準備:
1、生詞卡片。
2、課件。
3、搜集贊美春雨的詞語、詩句。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幫助學生會寫“溝、推、蹄、脈、滑、跌、密、撒、播、嘗、乳”11個生字,會認“淅、瀝、溝、蹄、乳”5個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擠、演奏、播種、仰著、品嘗”等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提出不懂的問題。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朗讀題目,了解題目。
二、檢查預習情況,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新詞。
1、出示文字投影片,檢查并糾正帶點字的讀音:
跌下來、似的、播種、仰著臉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導學生記住字形:
溝、蹄、滑、密、撒、播、乳
3、重點指導“播、乳”字的書寫,學生練習。
4、結合課文中的語句,理解詞義:你推我擠、播種
三、自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隨機板書,理清文章的脈絡。
四、質疑。梳理問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留待第二課時深入探討。
(問題梳理:1、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2、“冬—冬—冬”之間的橫線什么意思?)
五、作業:
1、寫生字詞、讀書。
2、練習熟讀課文,思考并試著解決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好、無私,培養學生熱愛春雨、熱愛春天、熱愛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教學重點:課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聲音美。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如: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
2、課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學準備:聲像資料、文字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冊教材的開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關,讓濃濃的春意吹進我們的教室,讓甘甜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吧!齊讀課題。
(一)、進一步理解課題:
課題中一連用了三個“滴”字,春天的小雨給你什么感覺呢?該怎么讀題呢?注意節奏和停頓,再次讀題。
(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這場雨已經下了很久了,我們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聽一聽,看一看吧。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交流感受,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體會描寫春雨聲音美的內容。
1、回憶哪些自然段寫了雨的聲音?這幾個自然段都寫雨的聲音,聽雨的地點有什么不同?
2、“屋前聽雨”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春雨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聽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聲音的詞,體會小雨滴發出聲音的不同。
(3)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4)抓住“推、擠”感受小雨滴的歡快,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林中聽雨”加深感受聲音美,解決難點。
出示文字片:
淅淅瀝瀝,啪啦啪啦,嘩啦嘩啦,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樂廳一樣。
(1)第二自然段寫雨的聲音,這句話也寫雨的聲音,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樂廳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練習朗讀,欣賞聲音美。
(4)指名讀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
(問題一:“冬—冬—冬”之間的橫線什么意思?
問題二: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
問題一“冬—冬—冬”之間的橫線什么意思?
解疑步驟:
①教師帶領學生初步認識標點符號:破折號。了解破折號的用法之一是表示聲音延長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來一陣風,樹葉上的水珠通通跌下來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對比指導表示聲音的詞語,體會破折號的作用。
④為什么有的時候讀的舒緩,有的時候讀的急促:
問題二: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解疑步驟:
①學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結合生活實際和影視中看到的畫面,什么時候敲鼓?鼓聲一響,給你什么感覺?
③理解作者這樣寫表達的對小雨點喜愛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飄落的畫面,直觀感受春雨之美。
5、配樂朗讀聲音美部分。
板書:聲音美
(二)感受描寫春雨形象美的內容。
1、聽雨讓我們感受到聲音美,看雨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讀一讀,說一說。
2、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春雨的樣子。
板書:樣子美
(三)感受贊美春雨精神美的內容:
1、指名讀8、9自然段,想想人們贊美春雨還有什么原因?
2、出示兒歌:《春雨》。讀一讀,感受萬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兒歌中的種子、花朵、麥苗和春雨有什么關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聽了生靈們渴望你到來的心聲,你會怎么做的?
板書:精神美
(四)齊讀最后一段,表達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
1、誰能結合板書春雨美在哪?
2、總結寫法
文章著重寫了春雨的聲音美,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聲音的世界,以后寫文時可以學習作者的寫法,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3、再次朗讀課題,結束學習。
四、布置作業:
必做: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選做:摘錄描寫聲音的詞語,寫在積累本上。
2021三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5
《去年的樹》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于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但本人覺得:運用本文來進行誠信教育不是。面對越來越現實、理性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進行誠信教育選擇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語、寓言故事等,這些在中國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輕講本文教材,重在誠信教育。
二、教學目標:
1、能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能讀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四、教時安排:2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時目標:學會生字詞,能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引入: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2、初讀課文,要求把文章讀正確,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對于剛才的疑問多讀幾遍。
3、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試著分段。
4、深入閱讀課文:
(1)帶著課后習題1的問題細讀課文。
(2)請學生自己能解決哪些問題,討論后完成口頭填空聯練習: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為樹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
鳥兒從南方飛回來卻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鳥兒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體會課文情感:
(1)課文最后一段中鳥兒唱歌時,前后兩次"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它在想什么?
(2)樹被伐木人砍倒前,會對伐木人說些什么?
6、朗讀指導:
(1)你喜歡課文中的鳥兒嗎?為什么?
(2)把你感動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再選擇這一句的理由。
7、總結并布置作業:
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時
一、教時目標:深刻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二、教學形式:開一個故事介紹會。
1、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四人小組內自由介紹故事內容,相互評議。
3、請學生自愿向全班同學介紹故事內容,然后集體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