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普通高考語文?【新鮮出爐!!!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題二選一】 記者剛剛獲悉,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題目二選一:“說紐帶”、“共和國,我為你拍照”。大作文:1、紐帶是能夠起聯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那么,2017普通高考語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高考全國卷1語文答案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秣(mò)、B傾軋(yà)、D解剖(pōu) 【考點】語音 2.【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貶義詞。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開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
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C、聲情并茂:并,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申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
使用對象錯誤。D、附庸風雅:貶義詞。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 *** 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象。 【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3.【答案】B 【解析】A 句式雜糅 C “基地”與“機構”搭配不當 D 成分殘缺,“采取”缺少賓語。
新課標高考大綱語文背誦篇目(共74篇)
高中14篇: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初中60篇:《論語》12章,《孟子三章》(《魚我所欲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莊子》一則,《禮記》一則(雖有佳肴),《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答謝中書書》((南朝)陶弘景),《木蘭辭》,《湖心亭看雪》,《河中石獸》,《十五從軍征》,《登幽州臺歌》,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黃鶴樓》(崔顥),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南鄉子》(何處望神州),龔自珍《己亥雜詩》,《滿江紅》(秋瑾)。
很多學生會覺得語文這個學科很復雜,因為有些人根本沒花費多少心思在它的身上,語文成績卻很棒。但是好多人非常努力的學習了語文,語文成績反而總是提高不上去。
其實語文這個課的成績確實有很大的主觀性,因為語文的主觀題太多了,所以很多學生的語文成績并不穩定。但是要想得高分,就一定要知道出題老師的套路,從而得到正確答案。用對了方法和經驗,高考語文的分數就會成為拉分項。
北京卷:
【新鮮出爐!!!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題二選一】 記者剛剛獲悉,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題目二選一:“說紐帶”、“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大作文:
1、紐帶是能夠起聯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
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
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2、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
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
一、語文基礎題
1.看清題干要求。選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項,有沒有其他可供答題參考的信息等,務必看仔細,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選擇項。如“詞語、成語(含熟語)辨析題”可從感情色彩、范圍大小、程度輕重、搭配得當與否、是否重復累贅等方面考慮。
3.幾點常規的提醒。讀音正誤辨別時,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這么讀的字越要謹慎;錯別字正誤辨別,看題不宜太長久,時間長了原本是正確的反而會覺得像是錯的,如無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選詞填空題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問題;成語使用題忌“望文生義”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有時試題中那“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二、自然科學和社科類文章閱讀
一是鎖定題目的閱讀區間,在第幾段第幾行,特別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詞語、句子的理解題。
二是一般第1、2題比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據題干指向。表述一般與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確。
三是第3、4題的設題難度稍微大一點。設題的錯誤項大都與原文有些偏差。細微處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閱讀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后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
(1)高度重視“表達得體”題。
“表達得體”除正確使用一些謙辭、敬語之外,還要考慮說話者的地位身份、學識教養、生活閱歷,聽話者的社會背景、文化知識、語言習慣,也要注意特定的時間地點、話題氣氛,表達載體的語體風格等。試題形式既可以是客觀題,也可以是主觀題。
青年學生容易受網絡語言的沖擊,加之對傳統文化詞語的陌生,日常語言表達中常常會出現某些詞語在理解或表達上的錯亂,導致語言使用不合“得體”的要求。專門考查“表達得體”問題,意在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的語言文化知識,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溫儒敏教授認為:“別小看這區區3分,它預示著語文教學回歸本位的趨勢。”
(2)高度重視與邏輯有關的語言表達題。
語言與邏輯關系密切,語言表達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語言表達不只是有結構搭配和表意明確方面的問題,還應該有邏輯推斷的問題。與邏輯思維相關的語言表達內容很多,從概念到判斷,再到推理,到方法,切合點很多。同一個問題,從邏輯的角度看是邏輯思維不嚴密,體現在語言上則是表達不嚴謹。例如全國卷Ⅱ第21題。
(3)“警惕”在作文命題和文本閱讀題中加入對語言運用的考查。
在作文的命題指向中加入語言運用的目標要求,是2017年作文命題的一大亮點。
以上就是2017普通高考語文的全部內容,新課標高考大綱語文背誦篇目(共74篇)高中14篇: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