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數學答案?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課時作業本答案(一)垂線(1)[知識梳理] 1、直角 垂足 2、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課堂作業] 1、D 2、∠1+∠2=90°3、在同=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4、略 5、那么,七下數學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直線a垂直于直線b,則兩直線的夾角為90度。(垂直就是90度)
所以答案選D。
(2)所謂“中垂線”,即垂直且平分,則CD垂直于AB且將AB平分,但AB不一定將CD平分,所以選項D錯,答案選D。
(3)OE垂直于AB,則EOB=90度,又因為EOD=70度,所以DOB=20度;又因為COD=180度,所以BOC=160度,所以答案選D。
七年級數學期中考中沒有失敗,它帶給每個人的深刻思考、刻骨銘心的經歷和感受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我們為理想而奮進的過程,其意義遠大于未知的結果。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人教版,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計算正確的是()
A.(a5)2=a7 B.2x﹣2= C.3a2?2a3=6a6 D.a8÷a2=a6
2.同一平面內的三條直線a,b,c,若a⊥b,b∥c,則a與c()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D.重合
3.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A.(﹣3+x)(3﹣x) B.(﹣a﹣b)(﹣b+a) C.(﹣3x+2)(2﹣3x) D.(3x+2)(2x﹣3)
4.體育課上,老師測量跳遠成績的依據是()
A.平行線間的距離相等 B.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C.垂線段最短 D.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5.彈簧掛上物體后會伸長,測得一彈簧的長度y(cm)與所掛的物體的重量x(kg)間有下面的關系:
x 0 1 2 3 4 5
y 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與y都是變量,且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
B.彈簧不掛重物時的長度為0cm
C.物體質量每增加1kg,彈簧長度y增加0.5cm
D.所掛物體質量為7kg時,彈簧長度為13.5cm
6.以下列各組線段長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4cm B.8cm,6cm,4cm C.12cm,5cm,6cm D.2cm,3cm,6cm
7.如圖,把矩形ABCD沿EF對折,若∠1=50°,則∠AEF等于()
A.150° B.80° C.100° D.115°
8.已知a2+b2=2,a+b=1,則ab的值為()
A.﹣1 B.﹣ C.﹣ D.3
9.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5cm,另一邊長為6cm,那么它的周長為()
A.16cm B.17cm C.16cm,17cm D.11cm
10.三角形三條高線所在直線交于三角形外部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銳角三角形 D.內角為30°、80
二、填空:(每小題3分,共24分)
11.如果x2+kxy+9y2是一個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
12.已知一個角的補角為132°,求這個角的余角.
13.已知△ABC≌△DEF,且△ABC的三邊長分別為3,4,5,則△DEF的周長為cm.
14.如圖,已知AE∥BD,∠1=3∠2,∠2=28°.求∠C=.
15.一慢車和一快車沿相同路線從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與時間的圖象如圖,則慢車比快車早出發小時,快車追上慢車行駛了千米,快車比慢車早小時到達B地.
16.∠1與∠2互余,∠2與∠3互補,∠1=50°,那么∠3=.
17.如圖,將一副三角板疊放在一起,使直角頂點重合于O,則∠AOC+∠DOB=.
18.一個原子的質量為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5千克,請用科學記數法表示.
三.解答題:(19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20題9分)
19.計算
(1)(x+2y)(x﹣2y)+(x+1)(x﹣1)
(2)(2x﹣y)2﹣4(x﹣y)(x+2y)
(3)(2x2y)3?(﹣7xy2)÷14x4y3
(4)1232﹣124×122.
20.化簡求值:[(xy+2)(xy﹣2)﹣2x2y2+4]÷(xy),其中x=10, .
21.已知:∠α.請你用直尺和圓規畫一個∠BAC,使∠BAC=∠α.
(要求:不寫作法,但要保留作圖痕跡,且寫出結論)
22.如圖,已知AD⊥BC,EF⊥BC,∠1=∠2.求證:DG∥BA.
證明:∵AD⊥BC,EF⊥BC ( 已知 )
∴∠EFB=∠ADB=90°( 垂直的意義 )
∴EF∥AD
∴∠1=∠BAD
又∵∠1=∠2 ( 已知 )
∴∠2=∠BAD
∴..
23.如圖,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線,∠B=42°,∠DAE=18°,求∠C的度數.
24.一輛汽車油箱內有油48升,從某地出發,每行1km,耗油0.6升,如果設剩油量為y(升),行駛路程為x(千米).
(1)寫出y與x的關系式;
(2)這輛汽車行駛35km時,剩油多少升?汽車剩油12升時,行駛了多千米?
(3)這車輛在中途不加油的情況下最遠能行駛多少千米?
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人教版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計算正確的是()
A.(a5)2=a7 B.2x﹣2= C.3a2?2a3=6a6 D.a8÷a2=a6
【考點】負整數指數冪;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同底數冪的除法.
【分析】根據負整數指數冪、同底數乘除法、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的知識進行解答.
【解答】解:A、選項屬于冪的乘方,法則為:底數不變,指數相乘.(a5)2=a5×2=a10,錯誤;
B、2x﹣2中2是系數,只能在分子,錯誤;
C、選項是兩個單項式相乘,法則為:系數,相同字母分別相乘.3a2?2a3=(3×2)?(a2?a3)=6a5,錯誤;
D、選項屬于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為:底數不變,指數相減a8÷a2=a8﹣2=a6.
故選D.
2.同一平面內的三條直線a,b,c,若a⊥b,b∥c,則a與c()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D.重合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2,根據垂直的定義可得a與c垂直.
【解答】解:如圖所示:
∵b∥c,
∴∠1=∠2,
又∵a⊥b,
∴∠1=90°,
∴∠1=∠2=90°,
即a⊥c.
故選B.
3.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A.(﹣3+x)(3﹣x) B.(﹣a﹣b)(﹣b+a) C.(﹣3x+2)(2﹣3x) D.(3x+2)(2x﹣3)
【考點】平方差公式.
【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結果特征判斷即可得到結果.
【解答】解: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a﹣b)(﹣b+a).
故選B.
4.體育課上,老師測量跳遠成績的依據是()
A.平行線間的距離相等 B.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C.垂線段最短 D.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考點】垂線段最短.
【分析】此題為數學知識的應用,由實際出發,老師測量跳遠成績的依據是垂線段最短.
【解答】解:體育課上,老師測量跳遠成績的依據是垂線段最短.
故選:C.
5.彈簧掛上物體后會伸長,測得一彈簧的長度y(cm)與所掛的物體的重量x(kg)間有下面的關系:
x 0 1 2 3 4 5
y 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與y都是變量,且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
B.彈簧不掛重物時的長度為0cm
C.物體質量每增加1kg,彈簧長度y增加0.5cm
D.所掛物體質量為7kg時,彈簧長度為13.5cm
【考點】函數的概念.
【分析】由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物體質量每增加1kg,彈簧長度y增加0.5cm;當不掛重物時,彈簧的長度為10cm,然后逐個分析四個選項,得出正確答案.
【解答】解:A、y隨x的增加而增加,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故A選項正確;
B、彈簧不掛重物時的長度為10cm,故B選項錯誤;
C、物體質量每增加1kg,彈簧長度y增加0.5cm,故C選項正確;
D、由C知,y=10+0.5x,則當x=7時,y=13.5,即所掛物體質量為7kg時,彈簧長度為13.5cm,故D選項正確;
故選:B.
6.以下列各組線段長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4cm B.8cm,6cm,4cm C.12cm,5cm,6cm D.2cm,3cm,6cm
【考點】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進行分析.
【解答】解: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得
A、1+2<4,不能組成三角形;
B、4+6>8,能組成三角形;
C、5+6<12,不能組成三角形;
D、3+2<6,不能夠組成三角形.
故選B.
7.如圖,把矩形ABCD沿EF對折,若∠1=50°,則∠AEF等于()
A.150° B.80° C.100° D.115°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翻折變換(折疊問題).
【分析】先利用折疊的性質得到∠BFE=∠2,再利用平角的定義計算出∠BFE=65°,然后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求解.
【解答】解:∵矩形ABCD沿EF對折,
∴∠BFE=∠2,
∴∠BFE= = ×=65°,
∵AD∥BC,
∴∠AEF+∠BFE=180°,
∴∠AEF=180°﹣65°=115°.
故選D.
8.已知a2+b2=2,a+b=1,則ab的值為()
A.﹣1 B.﹣ C.﹣ D.3
【考點】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由已知條件,根據(a+b)2的展開式知a2+b2+2ab,把a2+b2=2,a+b=1代入整體求出ab的值.
【解答】解:(a+b)2=a2+b2+2ab,
∵a2+b2=2,a+b=1,
∴12=2+2ab,
∴ab=﹣ .
故選:B.
9.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5cm,另一邊長為6cm,那么它的周長為()
A.16cm B.17cm C.16cm,17cm D.11cm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分5cm是腰長和底邊兩種情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判斷是否能夠組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長的定義解答即可.
【解答】解:當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5cm時,周長是:5+5+6=16cm;
當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6cm時,周長是5+6+6=17cm.
故選C.
10.三角形三條高線所在直線交于三角形外部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銳角三角形 D.內角為30°、80
【考點】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分析】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交于三角形的內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交于三角形的直角的頂點,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交于三角形的外部.
【解答】解:由題意知,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直線的交點在三角形外部,那么這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故選B
二、填空:(每小題3分,共24分)
11.如果x2+kxy+9y2是一個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6.
【考點】完全平方式.
【分析】這里首末兩項分別是x和3y這兩個數的平方,那么中間一項為加上或減去x和3y積的2倍,故k=±6.
【解答】解:∵(x±3y)2=x2±6xy+9y2=x2+kxy+9y2,
∴k=±6.
故本題答案為±6.
12.已知一個角的補角為132°,求這個角的余角42°.
【考點】余角和補角.
【分析】設這個角為x,由互補的兩角之和為180°得出補角、根據題意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這個角的度數,即可求出這個角的余角.
【解答】解:設這個角為x,則補角為,余角為(90°﹣x),
由題意得,180°﹣x=132°,
解得:x=48°,
∴90°﹣48°=42°;
故答案為:42°.
13.已知△ABC≌△DEF,且△ABC的三邊長分別為3,4,5,則△DEF的周長為12cm.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求出△DEF的三邊長,根據三角形的周長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解:∵△ABC的三邊長分別為3,4,5,△ABC≌△DEF,
∴△DEF的三邊長分別為3,4,5,
∴△DEF的周長為3+4+5=12cm,
故答案為:12.
14.如圖,已知AE∥BD,∠1=3∠2,∠2=28°.求∠C=56°.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根據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可得∠1=∠3=3∠2,再根據內角與外角的關系可得∠C=2∠2,然后可得答案.
【解答】解:∵AE∥DB,
∴∠1=∠3=3∠2,
∵∠2+∠C=∠3,
∴∠2+∠C=3∠2,
∴∠C=2∠2,
∵∠2=28°.
∴∠C=56°,
故答案為:56°.
15.一慢車和一快車沿相同路線從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與時間的圖象如圖,則慢車比快車早出發2小時,快車追上慢車行駛了276千米,快車比慢車早4小時到達B地.
【考點】函數的圖象.
【分析】根據橫縱坐標的意義,分別分析得出即可.
【解答】解:由圖象直接可得出:一慢車和一快車沿相同路線從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與時間的圖象如圖,
則慢車比快車早出發2小時,快車追上慢車行駛了276千米,快車比慢車早4小時到達B地.
故答案為:2,276,4.
16.∠1與∠2互余,∠2與∠3互補,∠1=50°,那么∠3=140°.
【考點】余角和補角.
【分析】根據互余兩角之和為90°,互補兩角之和為180°求解.
【解答】解:∵∠1與∠2互余,∠1=50°,
∴∠2=90°﹣∠1=90°﹣50°=40°,
∵∠2與∠3互補,
∴∠3=180°﹣∠2=180°﹣40°=140°.
故答案為:140°.
17.如圖,將一副三角板疊放在一起,使直角頂點重合于O,則∠AOC+∠DOB=180°.
【考點】余角和補角.
【分析】因為本題中∠AOC始終在變化,因此可以采用“設而不求”的解題技巧進行求解.
【解答】解:設∠AOD=a,∠AOC=90°+a,∠BOD=90°﹣a,
所以∠AOC+∠BOD=90°+a+90°﹣a=180°.
故答案為:180°.
18.一個原子的質量為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5千克,請用科學記數法表示9.5×10﹣26.
【考點】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
【分析】絕對值小于1的正數也可以利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般形式為a×10﹣n,與較大數的科學記數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負指數冪,指數由原數左邊起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前面的0的個數所決定.
【解答】解: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5=9.5×10﹣26,
故答案為:9.5×10﹣26.
三.解答題:(19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20題9分)
19.計算
(1)(x+2y)(x﹣2y)+(x+1)(x﹣1)
(2)(2x﹣y)2﹣4(x﹣y)(x+2y)
(3)(2x2y)3?(﹣7xy2)÷14x4y3
(4)1232﹣124×122.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
【分析】(1)根據平方差公式計算,再合并同類項即可求解;
(2)根據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計算法則和完全平方公式計算,再合并同類項即可求解;
(3)根據單項式的乘除法法則計算即可求解;
(4)根據平方差公式計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1)(x+2y)(x﹣2y)+(x+1)(x﹣1)
=x2﹣4y2+x2﹣1
=2x2﹣4y2﹣1;
(2)(2x﹣y)2﹣4(x﹣y)(x+2y)
=4x2﹣4xy+y2﹣4(x2+2xy﹣xy﹣2y2)
=9y2﹣8xy;
(3)(2x2y)3?(﹣7xy2)÷14x4y3=﹣4x3y2;
(4)1232﹣124×122
=1232﹣
=1232﹣
=1.
20.化簡求值:[(xy+2)(xy﹣2)﹣2x2y2+4]÷(xy),其中x=10, .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化簡求值.
【分析】原式被除數括號中第一項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簡,合并后利用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計算,得到最簡結果,將x與y的值代入計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x2y2﹣4﹣2x2y2+4)÷(xy)=(﹣x2y2)÷(xy)=﹣xy,
當x=10,y=﹣ 時,原式=﹣10×(﹣ )= .
21.已知:∠α.請你用直尺和圓規畫一個∠BAC,使∠BAC=∠α.
(要求:不寫作法,但要保留作圖痕跡,且寫出結論)
【考點】作圖—基本作圖.
【分析】根據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作圖即可.
【解答】解:如圖所示:
,
∠BAC即為所求.
22.如圖,已知AD⊥BC,EF⊥BC,∠1=∠2.求證:DG∥BA.
證明:∵AD⊥BC,EF⊥BC ( 已知 )
∴∠EFB=∠ADB=90°( 垂直的意義 )
∴EF∥A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BA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 ( 已知 )
∴∠2=∠BAD等量代換
∴DG∥BA.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
【分析】根據平行線的判定推出EF∥AD,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得出∠1=∠BAD,推出∠BAD=∠2,根據平行線的判定推出即可.
【解答】證明:∵AD⊥BC,EF⊥BC,
∴∠EFB=∠ADB=90°,
∴EF∥A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BA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2,
∴∠2=∠BAD(等量代換),
∴DG∥BA(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故答案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換,DG∥BA,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3.如圖,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線,∠B=42°,∠DAE=18°,求∠C的度數.
【考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分析】由AD是BC邊上的高,∠B=42°,可得∠BAD=48°,在由∠DAE=18°,可得∠BAE=∠BAD﹣∠DAE=30°,然后根據AE是∠BAC的平分線,可得∠BAC=2∠BAE=60°,最后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即可推出∠C的度數.
【解答】解:∵AD是BC邊上的高,∠B=42°,
∴∠BAD=48°,
∵∠DAE=18°,
∴∠BAE=∠BAD﹣∠DAE=30°,
∵AE是∠BAC的平分線,
∴∠BAC=2∠BAE=60°,
∴∠C=180°﹣∠B﹣∠BAC=78°.
24.一輛汽車油箱內有油48升,從某地出發,每行1km,耗油0.6升,如果設剩油量為y(升),行駛路程為x(千米).
(1)寫出y與x的關系式;
(2)這輛汽車行駛35km時,剩油多少升?汽車剩油12升時,行駛了多千米?
(3)這車輛在中途不加油的情況下最遠能行駛多少千米?
【考點】函數關系式;函數值.
【分析】(1)根據總油量減去用油量等于剩余油量,可得函數解析式;
(2)根據自變量,可得相應的函數值,根據函數值,可得相應自變量的值;
(3)把y=0代入(1)中的函數式即可得到相應的x的值.
【解答】解:(1)y=﹣0.6x+48;
(2)當x=35時,y=48﹣0.6×35=27,
∴這輛車行駛35千米時,剩油27升;
當y=12時,48﹣0.6x=12,
解得x=60,
∴汽車剩油12升時,行駛了60千米.
(3)令y=0時,則
0=﹣0.6x+48,
解得x=80(千米).
故這車輛在中途不加油的情況下最遠能行駛80千米.
仔細做七年級數學作業本習題,學會灑脫;撒進奮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顆孕育希望的良種。我整理了關于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課時作業本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課時作業本答案(一)
垂線(1)
[知識梳理] 1、直角 垂足
2、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課堂作業] 1、D
2、∠1+∠2=90°
3、在同=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4、略
5、(1)因為OA⊥OB,OC⊥OD,
所以∠AOB=∠COD=90°.
所以∠AOB - ∠COB = ∠COD -∠COB.
所以∠AOC= ∠BOD
(2)因為∠AOB=90°,∠BOD- 32°,∠AOE+∠AOB+∠BOD= 180°,
所以∠AOE-=58°
[課后作業] 6、D
7、B
8、C
9、OE⊥AB
10、 70°
11、因為OE⊥ CD,OF⊥AB,
所以∠DOE=∠BOF=90°,
所以∠DOE+∠BOF= 180°,
因為∠BOD與∠ACC是對頂角,
所以∠BOD= ∠AOC= 30°.
又因為∠DOE+∠BOF=∠EOF+∠BOD,
所以∠EOF=∠DOE+∠BOF-∠BOD= 180°-30°=150°
12、存在OE⊥AB.
理由:因為∠AOC= 45°,所以∠AOD= 180°- ∠ACC=180°-45°=135°.
因為∠AOD=3∠DOE,所以135°=3∠DOE.所以∠DOE=45°,
所以∠EOA=180°=∠AOC-∠DOE= 90°,所以OE⊥AB.
13、由OE平分∠BOC,可知∠COE=∠BOE.
而∠BOD:∠BOE=2:3,可設∠BOD= 2x,
則∠BOE= ∠COE=3x,由∠COE+ ∠BOE+ ∠BOD=180°,
可得3x+3x+2x-=180°.解得x= 22.5°,
則∠BOD=45°.所以∠AOC=∠BOD= 45°.由OF⊥CD,可得∠COF=90°.
所以∠AOF=∠COF-∠AOC=90°-45°=45°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課時作業本答案(二)
垂線(2)
[知識梳理] 1、垂線段
2、垂線段
[課堂作業]1、C
2、B
3、線段CD的長 線段 EF的長線段CF的長 線段ED的長
4、略
5、圖略連接AB,過點B作BC⊥MN于點C,沿AB、BC修公路,所修公路的長度最短理由:從點A到點B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從點B到點C是“垂線段最短”.
[課后作業]6、D
7、C
8、A
9、3 12
10、 (1) 900米 1 200米
(2)略
11、這兩種方案中,方案二更經濟些方案二不是最佳方案,最佳方案是過點P作OB的垂線段PN,沿PN修路即可理由:垂線段最短,且PN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課時作業本答案(三) 相交線 [知識梳理] 1、公共邊 反向延長線 2、對頂角相等 [課堂作業]1、D 2、C 3、∠DOF ∠AOF、∠BOE 4、(1) 50 130 (2) 20 5、由對頂角相等可知∠DOB=∠AOC=28°. 因為∠DOE= ∠DOB,所以∠DOE=28°. 因為∠AOC+ ∠AOE+∠DOE=180°, 所以∠AOE= 124°. 又因為OF平分∠AOE,所以∠EOF= 1/2AOE=62° [課后作業] 6、C 7、C 8、144° 9、190° 230° 10、 (1) 40° (2) 60° 11、 150° 12、由對頂角相等,可知∠DOB=∠AOC= 36°. 因為∠DOE:∠DOB=5:2,可設∠DOE= 5x,∠DOB=2x, 則2x=36°,所以∠=18°. 所以∠BOE=∠DOE -∠DOB=3x=54°. 所以∠AOE= 180°-∠BOE=126° 1 13、因為OC平分∠EOG,所以∠ECC=∠GCC. 因為∠ACG=∠FOE,所以∠ACG+∠GCC= ∠FOE+ ∠ECC. 所以∠AOC-∠FOC又因為∠BOD= 56°, 這三道題的答案都應該是選擇D,第一套題是垂直等于90°。第二套題應該是180-20°=160°。第三道題Oc是不等于oD的。 請釆納謝謝! 【 #初一#導語】以下是由整理的關于七年級下冊期末數學試題(含答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初一數學 (試卷滿分13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請將下列各題正確的選項代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它的三個內角之和為 A.180°B.270°C.360°D.720° 2.下列命題中,真命題的是 A.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B.若a>b,則> C.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D.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3.下列各計算中,正確的是 A.a3÷a3=aB.x3+x3=x6 C.m3?m3=m6D.(b3)3=b6 4.如圖,已知AB//CD//EF,AF∥CG,則圖中與∠A(不包括∠A)相 等的角有 A.5個B.4個 C.3個D.2個 5.由方程組,可得到x與y的關系式是 A.x+y=9B.x+y=3 C.x+y=-3D.x+y=-9 6.用四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長、寬分別設為x、y)拼成如圖所示的大正方 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積為36,中間空缺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為4,則下列 關系式中不正確的是 A.x+y=6B.x-y=2 C.x?y=8D.x2+y2=36 7.用長度為2cm、3cm、4cm、6cm的小木棒依次首尾相連(連接處可活動,損耗長度不計),構成一個封閉圖形ABCD,則在變動其形狀時,兩個頂點間的距離為 A.6cmB.7cmC.8cmD.9cm 8.若3×9m×27m=321,則m的值是 A.3B.4C.5D.6 9.如圖,已知AB∥CD,則∠a、∠B和∠y之間的關系為 A.α+β-γ=180°B.α+γ=β C.α+β+γ=360°D.α+β-2γ=180° 10.若二項式4m2+9加上一個單項式后是一個含m的完全平方式,則這 樣的單項式共有, A.2個B.3個C.4個D.5個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1.化簡▲. 12.“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逆命題是▲. 13.如圖,在△ABC中,∠A=60°,若剪去∠A得到四邊形BCDE,則∠1+∠2=▲°. 14.已知x-y=4,x-3y=1,則x2-4xy+3y2的值為▲. 15.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y=1,若y的值大于-1,則x的取值范圍是▲. 16.如圖,已知∠AOD=30°,點C是射線OD上的一個動點.在點C的運動過程中,△AOC恰好是等腰三角形,則此時∠A所有可能的度數為▲°. 17.如圖,將正方形紙片ABCD沿BE翻折,使點C落在點F處,若∠DEF=30°,則∠ABF的度數為▲. 18.若關于x的不等式2+2x 以上就是七下數學答案的全部內容,1D 2D 。因為OE ⊥AB,∠AOE =90°, 所以∠BOE =90°,又因為∠EOD =70°,所以∠DOB =∠BOE -∠EOD =20°,所以∠BOC =180°-∠DOB =180°-20°=160° 3D 因為題中只說CD 是AB 的中垂線。七下數學題及答案合集
七年級下冊數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