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航空歷史?東北航空歷史紀念館為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北航空歷史紀念館”在法庫財湖機場開館,市民可免費參觀。紀念館陳列面積為1900平方米,共展出了一千余張珍貴的文獻資料,有百余件文物,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真實再現了東北籍抗戰航空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跡。那么,東北航空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轟炸機
法制布雷蓋14S輕型轟炸機20架
翼展14.36米.機長8.99米.機高3.3米.最大時速125公里.升限4500米.航程460公里.總重1984公斤.一臺300馬力發動機
戰斗機
法制地瓦丁戰斗機8架(型號不詳)
日本92式戰斗機20架
機長: 7.05米
翼展: 9.55米
機高: 3.1
翼面積: 24.平方米
空重: 1,280公斤
載重: 1,700公斤
發動機: BMW VI(630匹馬力)
最快時速: 320公里/小時
航程: 850公里
武裝: 機頭兩支7.7毫米口徑機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此機跟隨日本關東軍進駐中國東北的偽滿州國,但九二式是短命機種,不久被其改良型九五式戰斗機所取代,兩者外表上最大的分別是九二式是兩葉螺旋槳而九五式是三葉,九二式作為教練機在二線使用至1941年
有的。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1],中國空軍王牌飛行員。原名高銘久,字子恒,遼寧省通化縣(今屬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人。1920年投筆從戎,考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后到法國學習兩年飛機駕駛,回國后在空軍任職。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著名的空軍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國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兼第4航空大隊大隊長。
自2002年民航行業經歷重大整合,北方航空并入南方航空后,東北的天空似乎一度失去了航空公司的身影。然而,歷史的機遇在2004年悄然降臨。
民航總局放寬了新航空公司設立的限制,東北航空借此契機于2005年10月翩然起航。其初始陣容強大,由四方股東共同打造:遼寧寰江實業占45%,沈陽市國資委持有17.19%,沈飛集團貢獻17.19%,吳迪則持有20.62%的股份。起初,海航集團輸送了精干的飛行員隊伍。
然而,東北航空的起飛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股權紛爭成為阻礙,大股東遼寧寰江實業與機場集團的復雜關系受到政策制約。經過兩年的艱難調整,東北航空的股東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
首先,大股東的更換,國有遼寧寰江實業被民企沈陽中瑞投資取代;其次,合作對象也從海航轉向了川航。盡管如此,東北航空在2007年11月首航,以“東北虎”為特色的機身logo和DBH的三字代碼,彰顯了其獨特的地域色彩。
然而,命運似乎對東北航空并不友好。2008年,金融危機和油價飆升導致民航行業虧損嚴重,東北航空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2009年,東北航空被迫停飛沈陽航線,最終由川航和河北方面共同接手。川航集團注入4億元資金,成為東北航空的主要控制者。
奉系軍閥的東北空軍,是張氏父子傾注心血、苦心營建的。1921年秋,張學良應邀赴日本參觀,當他看到日本先進的技術、精良的裝備、高超的訓練后,痛下決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空軍。于是,回到奉天后,他就對父親張作霖說:“此行感想有二:一是氣憤,二是發奮。日本當局有意炫耀日軍威儀,蔑視我們中國人。不過,他們有些方面,如武器、軍紀確實比我們要好,文化也比我們高些。我們東北軍在這些方面要趕上去,而且要力爭超過他們。”張作霖當然也早就認識到,要鞏固東北非建立強大的空軍不可。
其實,早在1920年7月,張作霖就在奉天東塔農業試驗場曠地修建了飛機場,還設立了東三省航空處。里面有4架大威梅雙翼三百六十馬力旅客運輸機,4架小威海單翼三百六十馬力偵查教練機,當時,這8架飛機就是他們的整個家當,這還是直皖戰爭后,皖系戰敗,張作霖從段祺瑞那里繳獲來的。
1923年9月,張學良任東三省航空處總辦。他一上任,就把東北航空處整編為五個大隊:飛虎隊、飛鵬隊、飛鷹隊、飛豹隊,張學良兼任“飛鵬”隊隊長,為了把這個航空處辦得更好,張學良不僅從日本、俄國高薪聘請外國教官,他還把一批優秀的青年送到國外深造。
隨后,張學良創辦的奉天航空學校也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而這些都不斷充實東北航空的技術力量。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 ,中國空軍王牌飛行員。原名高銘久,字子恒,遼寧省通化縣(今屬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人。1920年投筆從戎,考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后到法國學習兩年飛機駕駛,回國后在空軍任職。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著名的空軍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國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兼第4航空大隊大隊長。
927年1月,19歲的高志航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隨后被張學良將軍任命為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陸軍銜)駕駛員,旋轉任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事變,占領沈陽。當晚高志航不顧家人勸阻,從高志航
皇姑屯車站南下尋求抗日出路。由北平奔南京航空署的朋友而去,來到軍政部航空署所屬的第四隊,當了一名少校飛行員。
1935年,高志航奉命去意大利考察空中驅逐技術及購買飛機。
1937年8月13日,爆發了淞滬大戰。因大雨中斷聯系多日的高志航,再也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強迫一架因雷雨迷航降落周家口的外國大福特運輸機飛往南京,參加了空軍高級將領會議,領受飛往杭州筧橋轟炸日軍第三艦隊的任務。
1937年8月14日14點50分,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命令駐臺北的18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于空襲杭州筧橋機場,企圖摧毀中國空軍力量和機場設備。
以上就是東北航空歷史的全部內容,當時,東北航空處已擁有五十多架飛機,僅飛行員就近百人。此后,張學良又擴充了航空軍,他不僅組建了水上飛機隊,還先后從意大利、德國、英國、日本等國購進偵察機9架、水上飛機8架、轟炸機9架、戰斗機5架、教練機8架,基本上搭起了東北空軍的架子。此時,奉系航空無論在技術、機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