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卷三語文作文?2017年全國卷III高考作文題目: (適用地區:四川 廣西 貴州 云南) 題目是一個副標題作文,因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關于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 【篇一:從獨木橋到陽光道——我看高考】 四十載歲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難以忘卻的青春記憶。那么,2017高考卷三語文作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全國III卷作文題目: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四十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復,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凝聚了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想當年,1977年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千萬考生正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人道是清光更多——我看高考
四十年華鳳和雨,十三億人笑與淚。高考制度的恢復,為國選材,推動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成就了無數青年的未來。
誠然,高考有其不足,但應試教育的產生也并非全無益處。高考帶來的公平與客觀,讓所有考生有了平等的舞臺,灑下了平等的清光。
“衰蘭送客成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科舉的不公與高考的公正形成鮮明對比,高考給予我們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四十年間,無數平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為國家輸送了難以衡量的人才。
1977年,高考恢復,考生們心中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或迷惘。如今,我坐在考場,心中充盈的是對高考的崇敬與贊揚。高考帶給我一切,我將之視為人生中最珍貴的清光。
羅曼·羅蘭曾言:“人總是要失望的,因為他想要的總比他得到的多。
2017年高考即將接近尾聲,大多考生都特別關注2017年高考滿分作文,那么,高考滿分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山東高考語文滿分作文,僅供參考。
2017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范文:讀書讓生活更美好作文
讀書,是我心目中一個神圣的詞,我愛讀書,他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給予我們知識,給予我們寄托,更給予我們豐富的情感。書本像一股清泉,在陽光的照耀下滋潤著莘莘學子,讓我們得以茁壯成長。
翻閱古今,縱覽青史,名書好書更是數不勝數。穿越時空,我來到了古代,那我將拜孔子為師,接受孜孜不倦的教誨;鄰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仙氣派;感受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憂民情感;接受蘇東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鄰教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豁達胸襟。雄心壯志羅貫中,描繪智勇三國真英雄;大方豪放施耐庵,書寫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懲惡揚善吳承恩,打出驚天動地美猴王;多愁善感曹雪芹,演繹凄異纏綿《紅樓夢》。
李白的俊逸,杜甫的憂民,李清照的婉約,王昌齡的邊塞情懷,譜寫了一串古代詩歌動人的音符。
〖優秀例文〗
讓榮譽回歸本來之義
到手的榮譽拱手相讓,說實在的,沒有幾個人舍得,何況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又是載入歷史的記錄,但埃德蒙·希拉里“用手一指”,尼泊爾向導丹增·諾爾蓋便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攀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
這不是說埃德蒙·希拉里不愛榮譽,而是他覺得把榮譽讓給向導更有意義,這種胸襟除了謙虛的美德,還有一種超越世俗名利的智慧。他的行為實質上是使榮譽讓位于意義,讓榮譽回歸本來之義。
對生活在當下的中國人而言,榮譽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東西,“三好生”“青年突擊手”“三八紅旗手”,此外還有很多數不勝數的榮譽,但要我們把榮譽讓人,卻是不容易的。因為,在中國的體制內,榮譽是可以直接或間接帶來利益的,蕓蕓眾生莫不對榮譽趨之若鶩。至于榮譽的肯定與激勵之義,那是說給別人聽的。高等級的尤其是世界級的獎項,除了獎金之外,可能還有各級政府的配套獎勵,光靠這類榮譽,就可能讓獲獎者在政治待遇等方面獲得急速提高。這樣的例子在體育界或者文藝界不勝枚舉。所以說很多中國人愛榮譽,更多的是愛榮譽背后的利益,與榮譽本身的關系不是很密切。
當然,“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攀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這個榮譽是不在此列的,要說有,它最多也是擁有向人們傳授征服自然經驗的資格,獲此殊榮更多獲得的是精神層面的快樂與自信。
高考 作文 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基本的語言功底和基本的語言技巧,作文的寫作在高考中的位置也是越來越重要了。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全國卷高考作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2017年全國卷高考作文篇1
社會總是會慷慨地給予孩童一份特別的關愛,這關愛中又無疑雜著些許歆羨: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嫗,甚至比起我們,他們有明亮的眼,有光潔的皮膚,更有純粹的心靈。單純、柔軟、好奇并敬畏著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貴亦在此。
然而這關愛、這歆羨恰恰暴露了我們的尷尬與不堪:我們的心,我們的千回百轉計謀頻出的心,已不配被喚作“赤子之心”,亦無法成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說的,“少男少女的心靈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們自然將走向沉淪。
不必費盡心力去找尋什么例證了,整個的社會就是最好的例證:看著老者的無助,我們的視線是不約而同地彎著的;看著旁人無視信號燈穿梭于車流這中,我們的心腸是硬的。“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為何發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當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寫下這句振聾發聵之語,他是否已經預料到了物質的洪流將不由分說地卷走我們珍貴的純凈的心?他是否想見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敬畏而充滿了算計、無聊的沉淪之地?
是的,我們如此珍視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樣的純凈的心靈,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東西該如何在社會中,在這個骯臟的大漩渦中保持獨立?不是人人都像葉芝一樣,有勇氣說出“我就要走了”的脫離世俗之語,有足夠澄澈的心去“無論在車行道還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聽到遠方的海浪。
離別是生命永恒的話題。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驚仰四秣,從此一別,轉身卻是兩處閑愁,或是天人永隔。惟余此一人,長歌復長嘆,踽踽前行,風雨兼程,冷暖自知,最后獨自一人走到人生的邊緣。驚恐,不安,難舍,漸漸平息了年輕時的狂熱與躁動,愈發迷茫,落葉當歸根,人該何去何從?楊絳先生九十高齡時還在寫書。先生文字趨淡了,自己也說,清凈的時間多了,越愛想那些生死鬼怪的事情,寫下對另一個世界的好奇與無知,同時也寫下身后零碎的記憶,深知歲月無多,就取名叫《走到人生邊上》吧。越寫越發迷茫,就越愛沉思,就越愛蘇軾的那句“無書此靜坐,一日當兩日”,就越明了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陪伴自己一生的,最寶貴的,唯有文字,唯有思想。抑或不曾歲至耄耋,慢看夕陽的日子,孤舟行至山窮水盡處,往后的日子不敢想太遠,都是遙山遠水,一片朦朧。人有不幸,難料柳暗花明后是什么,也可“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雖是四面斷壁殘垣,古褐蒼蒼,卻困不住思緒的飄揚,跳躍在巖壁的一抹剪影上,滌蕩在流水潺潺里,未來太迷茫,困境的邊緣里卻仍孕育著希望的朝陽,仍噴薄似火,東升西落,周而復始,永不停息。在輪椅上度過了三十個年頭的史鐵生又迎來新的災難——雙腎功能衰竭。
以上就是2017高考卷三語文作文的全部內容,全國III卷作文題目: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四十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復,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凝聚了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想當年,1977年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千萬考生正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