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中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高中物理知識大全電子版 高中物理知識點歸納大全 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匯總 高中物理都學什么知識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運慧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敗悄掘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復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11、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12、"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著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察核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在所學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8、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負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21、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
22、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23、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24、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5、解題前先搞清兩坐標軸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象與速度圖象混淆。
26、圖象是曲線的不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
27、由圖象讀取某個物理量時,應搞清這個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別要注意方向。
28、v-t圖上兩圖線相交的點,不是相遇點,只是在這一時刻相等。
29、人們得出"重的物體下落快"的錯誤結論主要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
30、嚴格地講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氣阻力影響較小時,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近似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31、自由落體實驗實驗記錄自由落體軌跡時,對重物的要求是"質量大、體積小",只強調"質量大"或"體積小"都是不確切的。
32、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時題目中不點明這一點,我們解題時要充分利用這一隱含條件。
33、自由落體運動是無空氣阻力的理想情況,實際物體的運動有時受空氣阻力的影響過大,這時就不能忽略空氣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階段,阻力很大,不能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34、自由落體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或10m/s?,但并不是不變的,它隨緯度和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35、四個重要比例式都是從自由落體運動開始時,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條件,如果v0≠0則這四個比例式不成立。
36、勻變速運動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題時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7、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但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與v0相反的方向為正方向。
38、汽車剎車問題應先判斷汽車何時停止運動,不要盲目套用勻減速直線運動公式求解。
39、找準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系、速度相等等。
40、用速度圖象解題時要注意圖線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相遇處。
41、產生彈力的條件之一是兩物體相互接觸,但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存在彈力。
42、某個物體受到彈力作用,不是由于這個物體的形變產生的,而是由于施加這個彈力的物體的形變產生的。
43、壓力或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與物體的重心位置無關。
44、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不是彈簧的總長度,更不是彈簧原長。
45、彈簧彈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兩端受力之和,更不是兩端受力之差。
46、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
4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當阻力,也可充當動力。
48、滑動摩擦力只以μ和N有關,與接觸面的大小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
49、各種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無關。
50、靜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變性,在分析有關靜摩擦力的問題時容易出錯。
51、最大靜摩擦力與接觸面和正壓力有關,靜摩擦力與壓力無關。
52、畫力的圖示時要選擇合適的標度。
53、實驗中的兩個細繩套不要太短。
54、檢查彈簧測力計指針是否指零。
55、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伸長時結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6、使用彈簧測力計拉細繩套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彈簧與細繩套在同一直線上,彈簧與木板面平行,避免彈簧與彈簧測力計外殼、彈簧測力計限位卡之間有摩擦。
57、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時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使用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58、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59、三個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個力的數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個力的數值之差,要先判斷能否為零。
60、兩個力合成一個力的結果是惟一的,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的情況不惟一,可以有多種分解方式。
61、一個力分解成的兩個分力,與原來的這個力一定是同性質的,一定是同一個受力物體,如一個物體放在斜面上靜止,其重力可分解為使物體下滑的力和使物體壓緊斜面的力,不能說成下滑力和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62、物體在粗糙斜面上向前運動,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認為物體向前運動會存在一種向前的"沖力"的說法是錯誤的。
63、所有認為慣性與運動狀態(tài)有關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因為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
64、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不是一種力,物體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慣性。
65、物體受力為零時速度不一定為零,速度為零時受力不一定為零。
66、牛頓第二定律
F=ma中的F通常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對應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個獨自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當只研究某個力產生加速度時牛頓第二定律仍成立。
67、力與加速度的對應關系,無先后之分,力改變的同時加速度相應改變。
68、雖然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出,當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但不能說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因為牛頓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即慣性,在牛頓第二定律中沒有體現。
69、牛頓第二定律在力學中的應用廣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也有局限性,對于微觀的高速運動的物體不適用,只適用于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
70、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關鍵在于正確地求出加速度a,計算合外力時要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1、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時注意合力與分力不能重復計算。
72、注意F合=ma是矢量式,在應用時,要選擇正方向,一般我們選擇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73、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視重的變化,物體的實重沒有改變。
74、判斷超重、失重時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還是向下。
75、有時加速度方向不在豎直方向上,但只要在豎直方向上有分量,物體也處于超、失重狀態(tài)。
76、兩個相關聯的物體,其中一個處于超(失)重狀態(tài),整體對支持面的壓力也會比重力大(小)。
77、國際單位制是單位制的一種,不要把單位制理解成國際單位制。
78、力的單位牛頓不是基本單位而是導出單位。
79、有些單位是常用單位而不是國際單位制單位,如:小時、斤等。
80、進行物理計算時常需要統一單位。
81、只要存在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合外力,物體就做曲線運動,與所受力是否為恒力無關。
82、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沿該點所在的軌跡的切線,而不是合外力沿軌跡的切線。請注意區(qū)別。
83、合運動是指物體相對地面的實際運動,不一定是人感覺到的運動。
84、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運動,兩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不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85、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實際上就是描述運動的物理量的合成與分解,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與分解。
86、運動的分解并不是把運動分開,物體先參與一個運動,然后再參與另一運動,而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從兩個方向上分析物體的運動,分運動間具有等時性,不存在先后關系。
87、豎直上拋運動整體法分析時一定要注意方向問題,初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下,列方程時可以先假設一個正方向,再用正、負號表示各物理量的方向,尤其是位移的正、負,容易弄錯,要特別注意。
88、豎直上拋運動的加速度不變,故其v-t圖象的斜率不變,應為一條直線。
89、要注意題目描述中的隱蔽性,如"物體到達離拋出點5m處",不一定是由拋出點上升5m,有可能在下降階段到達該處,也有可能在拋出點下方5m處。
90、平拋運動公式中的時間t是從拋出點開始計時的,否則公式不成立。
91、求平拋運動物體某段時間內的速度變化時要注意應該用矢量相減的方法。用平拋豎落儀研究平拋運動時結果是自由落體運動的小球與同時平拋的小球同時落地,說明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但此實驗不能說明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92、并不是水平速度越大斜拋物體的射程就越遠,射程的大小由初速度和拋射角度兩因素共同決定。
93、斜拋運動最高點的物體速度不等于零,而等于其水平分速度。
94、斜拋運動軌跡具有對稱性,但彈道曲線不具有對稱性。
95、在半徑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能由角速度大小判斷線速度大小,也不能由線速度大小判斷角速度大小。
96、地球上的各點均繞地軸做勻速圓周運動,其周期及角速度均相等,各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不同,故各點線速度大小不相等。
97、同一輪子上各質點的角速度關系:由于同一輪子上的各質點與轉軸的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轉過的角度相同,因此各質點角速度相同。各質點具有相同的ω、T和n。
98、在齒輪傳動或皮帶傳動(皮帶不打滑,摩擦傳動中接觸面不打滑)裝置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皮帶上各點及輪邊緣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99、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就是物體的合外力,但變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不一定是合外力。
100、當向心力有靜摩擦力提供時,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運動狀態(tài)決定的。
101、繩只能產生拉力,桿對球既可以產生拉力又可以產生壓力,所以求作用力時,應先利用臨界條件判斷桿對球施力的方向,或先假設力朝某一方向,然后根據所求結果進行判斷。
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qū)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讓陪瞎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見第亂差一冊P67〕
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振動和波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fā)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沖量與動量
1.動量:p=mv (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沖量:I=Ft (I:沖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坦空式)
5.動量守恒定律:p前總=p后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高中物理的內容比較多,但涉及的層次都比較淺,屬于物理學知識的初級階段。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有哪些知識點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覺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給更多人哦!
高中物理知識點
1、運動的描述
1.物體模型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當質點,地球自轉要大小。物體位置的變化,準確描述用位移,運動快慢S比t ,a用Δv與t 比。
2.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中間時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等g.豎直上拋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數,飛行時間上下回,整個過程勻減速。中心時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數;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決定物體動,速度加速度虛昌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減,垂直拐彎莫前沖。
2、力
1.解力學題堡壘堅,受力分析是關鍵;分析受力性質力,根據效果來處理。
2.分析受力要仔細,定量計算七種力;重力有無看提示,根據狀態(tài)定彈力;先有彈力后摩擦,相對運動是依據;萬有引力在萬物,電場力存在定無疑; 洛侖茲力安培力,二者實質是統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無力要切記。
3.同一直線定方向,計算結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計算結果給指明;兩力合力小和大,兩個力成q角夾 ,平行四邊形定法;合力大小隨q變 ,只在最大最小間,多力合力合另邊。
多力問題狀態(tài)揭,正交分解來解決,三角函數能化解。
4.力學問題方法多,整體隔離和假設;整體只需看外力,求解內力隔離做;狀態(tài)相同用整體,否則隔離用得多;即使狀態(tài)不相同,整體牛二也可做;假設某力有或無,根據計算來定奪;極限法抓臨界態(tài),程序法按順序做;正交分解選坐標,軸上矢量盡量多。
3、牛頓運動定律
1.F等ma,牛頓二定律,產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與a同方差消扒向,速度變量定a向,a變小則u可大 ,只要a與u同向。
2.N、T等力是視重,mg乘積是實重; 超重失重視視重,其中不變是實重;加速上升是超重,減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減升定,完全失重視重零。
4、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
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系在心里,徑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離。
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于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衛(wèi)星繞著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衛(wèi)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衛(wèi)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5、機械能與能量
1.確定狀態(tài)找動能,分析過程找力功,正功負功加一起,動能增量與它同。
2.明確兩態(tài)機械能,再看過程力做功,“重力”之橋仔外功為零,初態(tài)末態(tài)能量同。
3.確定狀態(tài)找量能,再看過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轉變,初態(tài)末態(tài)能量同。
6、電場 〖選修3--1〗
1.庫侖定律電荷力,萬有引力引場力,好像是孿生兄弟,kQq與r平方比。
2.電荷周圍有電場,F比q定義場強。KQ比r2點電荷,U比d是勻強電場。
電場強度是矢量,正電荷受力定方向。描繪電場用場線,疏密表示弱和強。
3.場能性質是電勢,場線方向電勢降。 場力做功是qU ,動能定理不能忘。
4.電場中有等勢面,與它垂直畫場線。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線密是特點。
7、恒定電流〖選修3-1〗
1.電荷定向移動時,電流等于q比 t。自由電荷是內因,兩端電壓是條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電流表來計量。電源外部正流負,從負到正經內部。
2.電阻定律三因素,溫度不變才得出,控制變量來論述,r l比s 等電阻。
電流做功U I t , 電熱I平方R t 。電功率,W比t,電壓乘電流也是。
3.基本電路聯串并,分壓分流要分明。復雜電路動腦筋,等效電路是關鍵。
4.閉合電路部分路,外電路和內電路,遵循定律屬歐姆。
路端電壓內壓降,和就等電動勢,除于總阻電流是。
8、磁場〖選修3-1〗
1.磁體周圍有磁場,N極受力定方向;電流周圍有磁場,安培定則定方向。
2.F比I l是場強,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場強度之名異。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侖茲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別忘記。
9、電磁感應〖選修3-2〗
1.電磁感應磁生電,磁通變化是條件。回路閉合有電流,回路斷開是電源。感應電動勢大小,磁通變化率知曉。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礙變化是關鍵。導體切割磁感線,右手定則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從三方,阻礙磁通增和減,相對運動受反抗,自感電流想阻擋,能量守恒理應當。楞次先看原磁場,感生磁場將何向,全看磁通增或減,安培定則知i 向。
10、交流電〖選修3-2〗
1.勻強磁場有線圈,旋轉產生交流電。電流電壓電動勢,變化規(guī)律是弦線。
中性面計時是正弦,平行面計時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熱量來計算。
3.變壓器供交流用,恒定電流不能用。
理想變壓器,初級U I值,次級U I值,相等是原理。
電壓之比值,正比匝數比;電流之比值,反比匝數比。
運用變壓比,若求某匝數,化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遠距輸電用,升壓降流送,否則耗損大,用戶后降壓。
11、氣態(tài)方程〖選修3-3〗
研究氣體定質量,確定狀態(tài)找參量。絕對溫度用大T,體積就是容積量。
壓強分析封閉物,牛頓定律幫你忙。狀態(tài)參量要找準,PV比T是恒量。
12、熱力學定律
1.第一定律熱力學,能量守恒好感覺。內能變化等多少,熱量做功不能少。
正負符號要準確,收入支出來理解。對內做功和吸熱,內能增加皆正值;對外做功和放熱,內能減少皆負值。
2.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傳遞是不可逆,功轉熱和熱轉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13、機械振動〖選修3--4〗
1.簡諧振動要牢記,O為起點算位移,回復力的方向指,始終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極。
2.O點對稱別忘記,振動強弱是振幅,振動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單擺周期l比g,再開方根乘2p,秒擺周期為2秒,擺長約等長1米。
到質心擺長行,單擺具有等時性。
3.振動圖像描方向,從底往頂是向上,從頂往底是下向;振動圖像描位移,頂點底點大位移,正負符號方向指。
高中物理有哪些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知識點大全
★最全面的高中物理知識點歸納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高中物理必背知識點知識歸納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與公式歸納
★高中物理 知識點
★最新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高中物理最難的知識點是哪些
★高中物理知識點與學習方法
★高中物理復習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力
物體的平衡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⑴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兩個物體。
⑵力的作用是相互時
⑶力的作用效果: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tài)
2、力的分類:
按性質分: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
按效果分:壓力、支持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啟耐
⑴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⑵大小:G=mg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
⑶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及質量的分布有關。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4、彈力
⑴彈力的產生條件:彈力的產生條件是兩個物體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⑵彈力的方向:壓力、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總是沿著繩收縮的方向;桿對物體的彈力不一定沿桿的方向。
⑶彈簧的彈力大小:F=kx
5、摩擦力
⑴滑動摩擦力:f=
mN
(說明:a、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
b、m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
⑵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O£
f靜£
fm
(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說明:
①、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
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④、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敗困擦力的作用。
6、力的合成與分解
⑴兩分力與合力的大小范圍是:|F1-F2|
≤
F合≤
F1+F2
⑵共點的三個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個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為零
⑶幾種有條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時,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察旁念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時,有唯一解。
③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求兩個分力的方向時,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求這個分力的方向和另一個分力的大小時,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7、物體的平衡:
⑴物體的平衡有兩種情況:一是質點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二是物體勻速轉動
⑵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即F合=0或Fx合=0,Fy合=0
⑶判定定理:物體在三個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則這三個力必為共點力。(表示這三個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組成一個封閉三角形)
8、物體的受力分析:
⑴明確研究對象,只分析研究對象以外的物體施予研究對象的力(即研究對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對象施予外界的力。
⑵按順序找力,先場力(重力、電場力、磁場力),后接觸力;接觸力中必須先彈力,后摩擦力
⑶只畫性質力,不畫效果力,畫受力圖時,只能按力的性質分類畫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壓力、向心力等)畫力,否則將出現重復。
⑷需要合成或分解時,必須畫出相應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
9、靜平衡問題的常用解法:⑴力的分解法
⑵力的合成法
⑶矢量三角形法
⑷相似三角形法(尋找力三角形和結構三角形相似)
第二章
直線運動
1、基本概念:
⑴質點:用來代替物體、只有質量而無形狀、體積的點。它是一種理想模型,物體簡化為質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形狀、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
⑵時刻:表示時間坐標軸上的點即為時刻。
時間:前后兩時刻之差
⑶位置:表示空間坐標的點;
位移:由起點指向終點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之長,是標量。
⑷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v
=
s/t(方向為位移的方向)
瞬時速度:對應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為物體的運動方向。
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即為速率;
⑸加速度: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a=△v/△t
(又叫速度的變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與△v的方向相同(即與合外力方向相同)。
2、勻速直線運動:
,即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物體的位移相等.
3、勻變速直線運動:
基本規(guī)律: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S=
t
幾個重要推論:
(1)Vt2
-V02
=
2as(勻加速直線運動:a為正值
勻減速直線運動:a為正值)
(2)A
B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Vt/
2
=
=
⑶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Vs/2
=
(勻加速或勻減速直線運動:Vt/2
⑷.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xù)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可以推廣到sm-sn=(m-n)aT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紙帶分析: 或 ⑸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在1s 、2s、3s-……ns內的位移之比為12:22:32……n2; 在第1s 內、第 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2n-1) 在第1米內、第2米內、第3米內……第n米內的時間之比為1: :( ……( ⑹自由落體運動:物體由靜止開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 vt=gt h = gt-2 vt2 =2gh ⑺豎直上拋運動:物體以某一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 vt= v0-gt h = v0t- gt-2 vt2-v02=-2gh 4、運動圖象 ⑴、s-t圖象。能讀出s、t、v 的信息 ①點:圖線上的每一個點表示某一時刻研究對象所處的位置 ②線:表示研究對象的位置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③斜率:表示速度 ④截距:橫截距表示初始運動的時刻;縱截距表示初始位置 ⑵、v-t圖象。能讀出s、t、v、a的信息 ①點:圖線上的每一個點表示某一時刻研究對象的運動快慢 ②線:表示研究對象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③斜率:表示加速度 ④截距:橫截距表示初始運動的時刻;縱截距表示初始速度V0 ⑤面積:曲線與縱橫坐標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橫坐標上方的面積是正值,橫坐標下方的面積是負值所有面積的絕對值之和表示表示路程 三、牛頓運動定律 1. 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 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與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無關 2.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3.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這個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 或a=F合/m ( 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4.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F= -F′( 負號表示F、F′方向相反) 5. 超重與失重 (1)超重:當物體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時,它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重的現象叫做超重現象 (2)失重:當物體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時,它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重的現象叫做失重. 完全失重: 當物體以加速度g加速下降(減速上升)時,它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等于的現象叫做完全失重 (3)實質: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無關 (4)注意: 當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改變,只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發(fā)生了變化 6. 整體法和隔離法 ⑴ 整體法:連接體和各物體如果有共同的加速度,求加速度可把連接體作為一個整體,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⑵ 隔離法:如果要求連接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必須隔離出其中一個物體,對該物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此方法為隔離法。隔離法解題要注意判明每一隔離體的運動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⑶整體法解題或隔離法解題,一般都選取地面為參照系。 整體法和隔離法是相對統一、相輔相成的。本來單用隔離法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如果這兩種方法交叉使用,則處理問題十分方便。例如當中各物體有共同加速度,要求中某兩物體間的作用力時,往往是先用整體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離法求出兩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 四 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 (1)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2)性質:是變速運動,速度方向是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上方向。 (3)研究方法:化曲為直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 運動的合成 (2) 運動的分解 (3)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同時性、等效性、獨立性、矢量性關系。 (4) 注意: 合運動方向通常就是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 (5)渡河問題。(見圖1、2、3, V船為船頭方向分速度,V水為水流方向分速度,d為河寬)。 a.通常情況下,船頭方向垂直對岸,渡河最短時間,t=d/V船。(注意:此時,船實際航行方向并不與河岸垂直,而是船頭分速度方向與河岸垂直,見圖1) b.當V船大于V水時,調整船頭方向使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圖2),最短渡河距離為d。 c.當V船小于V水時, V船與V (V合)垂直時渡河距離最短(圖3),最短距離為(dV水)/V船。 V水 V船 V V水 V船 V V水 V船 V 圖1 圖2 圖3 高中物理怎么樣?有哪些好的盯歷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伙伴,都說對于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譽乎里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慶則悉單的. 高中物理課本 一、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 其實高中物理講的就是一些自然界當中事物的定理,這些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事物都蘊含這這些真理,生活處處都有物理,就比如說我們每次坐車,我們看外面的世界就可以看見這些車子外面的東西都在向后走,這就是我們高中物理當中的參照物,這個知識點,生活到處都存在知識,你要用心去體會. 只要我們長一顆發(fā)現的眼睛,你一定要多看看你的生活當中會有很多的現象,不管是自然的還是生活的,你還要多看看夜晚的星星,看看他的變化,你還會發(fā)現物理當中發(fā)光、發(fā)熱以及一些定律問題.這些知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是處處存在的. 一、學會從定理入手 對于一些定理還有就是一些死概念還有的一些規(guī)律你們都要高度重視,但是你不光時要記住這些知識,你要學會該怎樣利用起來,這才是關鍵,聰明的孩子是利用這些公式然后應用到自己的錯題當中,從中找到問題的所在,你還要做到從一個小小的錯題,就可以復習到很多知識,真是雙豐收,這也是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能不能開竅的關鍵. 二、把不理解改成很熟練 因為在高中物理當中還有很多新的概念,還有一些名詞就是比如:勢能、彈性勢能等,你們不要看見這些沒有見過的詞,就不喜歡他們,你知道嗎?只要你深入的了解,細心去看看,然后你再看看一些教材以及一些輔導書都是可以讓你理解的. 對于學習就是你要是越喜歡這個科目,你就會學的越好,可能因為種種的原因讓你喜歡這個科目,可能因為是老師的緣故,有的老師抓的緊,你這個科目就學的很好,但是還有的學生就是喜歡這個老師就喜歡這個科目,要是換了老師就不好好學了,其實這樣是害了你自己.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于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高中物理都學什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