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第一課?大學語文就是走向大學的第一課,它應當是大學高級母語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起點,也必須是一個與中學語文完全不同的亮點。第一,要給學生脫胎換骨的感覺,材料要精品,觀點要嚴謹。也就是說,不要低估學生的水平,那么,大學語文第一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
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抵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薯源象而遷怒語文。
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亮洞語文。
后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
二、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強調的就是自主學習的重要。
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老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只能通過同學們自主學習、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自己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
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數鍵態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三、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為什么要學語文?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煉自己的感性和理智,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
現實中,許多同學只會做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煉,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
我是大一下學期才開始學習語文的,確切的說是學習應用文寫作,兄罩比如請假條,入黨申請書怎么寫等等這些(這就是語文用的上學習的地方!確切的說只有語文在社會上有用了,人們才會想起去學,因為在中國人腦海里語文不需要學,沒什么用,甚至有人提出廢除大學語文這門教程,這是何等的荒謬和如此的自信。試問一下你自己能背出幾個成語,用上幾句諺語,讀上幾首唐詩,如果此時的你啞口無言,就不要如此一般的像個學問家似的對中國文學指指點點。
教我們大學語文的是位叫劉九偉的女老師,她曾經擔任河南報社的副編輯和記者,因為在工作之余繼續考學,被領導知道之后認為她沒有盡心工作就把她給辭了。失業后的她開始找工作,最終在我們學校教語文。這是她給我們講述的,之后她娓娓而談1個半小時,甚至中途忘記下課。她告訴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讀書,尤其是中國文學。她說她考學那段時間,一直堅持著每天讀書看書不少于10個小時,工作之后,在乘公交的路途中又背會了1000多首唐詩……此處有點自慚形穢。在兩節課的時間中,我沒有走神,也沒有玩手機,更沒有睡著,就這樣仔細聽著,被她的侃侃而談,文學氣息,滿腹經綸所感觸,也正是因為她,我想要沉下心來讀些書,簡單來說就是肚子里有料。
散文《山中訪友》入選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親近自然”第一課
散文《外婆的手紋》入選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下
散文《與天地精神往來》入選高中語文教科書(魯教版)第三冊
詩歌《生日》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中文系編著的高中語文教科書
散文《感念祖伏迅先》入選學者王建租廳散莊編弊氏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的《大學語文》
要什么樣的大學語文?
我們的認識是:這是文理科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強化母語的人文素質教育課,要讓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進校就懂得,一個大學生比中學生不止是進一個門出一個門的簡單問題,而是在本質上的跨越,首先是人文修養上的跨越,從此后要使自己成此脊埋為一個對祖國燦爛文化自覺學習、自覺鑒賞、自覺體驗、自覺奉行的有修養的中國人。自覺——不同于被迫,有修養——不同于掌握一星半點的知識皮毛,中國人——不可數典忘祖,對英文比對中野睜文還感興趣,英語追求四六級,中文只要四六分。大學語文就是走向大學的第一課,它應當是大學高級母語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起點,也必須是一個與中學語文完全不同的亮點。
第一,要給學生脫胎換骨的感覺,材料要精品,觀點要嚴謹。也就是說,不要低估學生的水平,不要講與中學重復的東西。求深入,但千萬不要故弄玄虛;謀淺出,但千萬不要膚淺單調。
第二,高等語文不是中文系各門課程的拼盤,老師在發揮自己的專長時,內容要多元,超越狹窄的專業視點,避開專業領域獨特的學術專題,把廣闊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
第三,用森螞新知識啟發思考,抓住核心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開展口頭討論、書面討論,把練習論辯口語和練習概括、品評、抒發感情的書面寫作,變成學生表達的需要,徹底改變中學立好框架,命題作文的被動模式,讓學生不吐不快,喜歡寫,習慣寫。
第一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
1、鄧小平,四川廣安人,新時期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2、重點段落:第2、3段;最后4段。
3、文后[注釋]:1、3
4、文后[提示]
5、重要詞匯:仰人鼻息、夜郎自大、勵精圖治
第二課: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人民日報》社論
1、中心論點:第三段第一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創業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2、目標:第四段第二句:“我們創業中基型的目標是明確的,這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一個原則:第九段第一句:“勤儉節約、清正廉潔”,是講創業者應有的節操。
4、重點段落:倒數第2段。
5、本文文體:這是一篇社論。
6、文章特點:本文觀點鮮明,層次清晰,語言準確、簡潔、明了,較多地使用判斷句式,極少運用修辭手法,體現出“社論”這種文體的特點。
第三課:科學的春天-郭沫若
1、郭沫若,四川樂山人。現當代作家、學者和社會活動家。主要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蔡文姬》等。
2、重點段落:第3、4、6、7、10段。段中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3、文后[注釋]:1、3、4、7、8
4、文后[提示]:全文的中鋒顫心論點是:時代和科學需要巨人,科學需要既實事求是又異想天開的精神風格。
以上就是大學語文第一課的全部內容,我是大一下學期才開始學習語文的,確切的說是學習應用文寫作,比如請假條,入黨申請書怎么寫等等這些(這就是語文用的上學習的地方!確切的說只有語文在社會上有用了,人們才會想起去學,因為在中國人腦海里語文不需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