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小故事 小學生數(shù)學小故事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例子 四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100字 數(shù)學故事四年級3分鐘
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shù)了數(shù)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后,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阿拉伯數(shù)字的由來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為什么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shù)字”呢?于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shù)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shù)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fā)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shù)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后來,這些數(shù)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shù)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并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shù)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shù)字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shù)字為‘阿拉伯數(shù)字’。”
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兒歌比賽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shù)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shù)算得快又準。”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并不難,數(shù)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shù)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個一。十位數(shù)字怎么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賀它們。
<、>和=的本領(lǐng)
很久以前,數(shù)學王國比較混亂。0—數(shù)戚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稱霸,而且彼此吹噓自己的本領(lǐng)最大。數(shù)學天使看到這種情況很生氣,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shù)學王國建立次序,避免混亂。
三個小天使來到數(shù)學王國,0—9十個兄弟輕蔑地看著它們。9問道:“你們?nèi)齻€來數(shù)學王國干什么,我們不歡迎你們!”
=笑著說:“我們是天使派來你們王國的法官,幫你們治理好你們國家。我是‘等號’,這兩位是‘大于號’和‘小于號’,它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它們尖尖朝誰,誰就小。”
0—9十個兄弟聽說它們是天使派來的法官,就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從此,數(shù)學王國有了嚴格的次序,任何人不會違反。
小熊開店
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家伙。
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賣呀?”小猴問。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說:“如果我從兩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對嗎?”
小熊點點頭。
“那我全買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對不對?”
“正是,正是。”小熊講。
于是小猴買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錢,和小兔高興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結(jié)帳,怎么算都薯皮陵是虧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況說了,笑著說:“都是你學習不好,我們才來教訓你一下”,并把少給的錢補給了小熊。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它們?nèi)齻€成了好朋友。
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握液?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shù),數(shù)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shù),數(shù)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shù),數(shù)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shù)。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數(shù)學優(yōu)秀小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來找劉先生,并自我介紹說:“我叫于江,這次我?guī)ьI(lǐng)了一個旅游團到香港旅游,聽說您的大酒店環(huán)境舒適,服務(wù)周到,我們想來住你們酒店。”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一個大團。”
劉先生心里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是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為一個導游,于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團的人數(shù),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
“你請說吧。”劉先生自信地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jié)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jié)果又多出一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shù)字,該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說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于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您的算法。”
“人數(shù)最少的情況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xiàn)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么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終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一間5人房;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一間5人的,一共11間。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xù)。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一點,但劉先生的心里還是十分高興的。
聰明的小男孩
從前,一個國王經(jīng)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里的一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后說:“我愿意見見這位國王。”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一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一關(guān)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么聰明,多么靈活啊!
一個故事引發(fā)的數(shù)學家
陳景潤是家喻戶曉的數(shù)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shù)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一天,沈元老師在數(shù)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shù)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shù)之和。因為這個結(jié)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shù)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jié)論是正確的。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shù)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
【 #四年級#導語】數(shù)學是研究數(shù)量、結(jié)構(gòu)、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以下是 無 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1.數(shù)學小故事四年級300字左右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shù)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shù)算得快又準。”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并不難,數(shù)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shù)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個一。十位數(shù)字怎么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賀它們。
2.數(shù)學小故事四年級300字左右
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 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 馬以千金作賭。由于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3.數(shù)學小故事四年級300字左右
泰勒斯是古代一個聰明的數(shù)學家,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么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4.數(shù)學小故事四年級300字左右
當高斯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shù)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間處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zhuǎn)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里。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前哪滾斥高斯。
5.數(shù)學小故事四年級300字左右
有一天,兔媽媽帶著小白兔去買胡蘿卜。它們一進超市,就看見了許多商品排列的整整齊齊。胡蘿卜會在哪里呢?它們問超市里的導購員。導購員就說了:“我們超市里共有12排商品,每排有4列,其中第8排第3列就是胡蘿卜了!”兔媽媽問小白兔:“從第1排第1列數(shù)到第8排第3列,你能帶媽媽很快找到胡蘿卜柜臺嗎?”小白兔驕傲的說:“這可難不倒我!我們可以這樣找,先用乘法算出胡蘿卜柜臺前面的7排共有多少列,再加上第8排的3列,我們就知慧余道胡蘿卜在哪兒了。”小白兔列出了算式“7×4+3=31(列)”,所以小白兔就把媽媽帶到了第31列,果然一下子就找到了胡蘿卜呢。到了胡蘿卜柜臺,看到胡蘿卜標價是3元錢一斤,兔媽媽又考小白兔了:“我們要買12斤,你算算總共要多少錢呢?”小白兔大聲地說:“這也難不倒我!用胡蘿卜的單價乘以我們要買的斤數(shù),3×12=36(元),我們需要付36元錢!”兔媽媽高興的摸了摸小白兔的頭說:“數(shù)學知識真有作用,孩子你也很聰明!”
小朋友,你們也要好好學習數(shù)學噢!
6.數(shù)學小故事四年級300字左右
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的要算發(fā)現(xiàn)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
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緩游,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xiàn)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fā)現(xiàn)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哪雀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李巖早,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jīng)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棗跡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歐拉(L.Euler,1707.4.15-1783.9.18)是瑞士數(shù)學家。生于瑞士的巴塞爾(Basel),卒于彼得堡(Petepbypt)。父親保羅·歐拉是位牧師,喜歡數(shù)學,所以歐拉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熏陶。但父親卻執(zhí)意讓他攻讀神學,以便將來接他的班。幸運的是,歐拉并沒有走父親為他安排的路。父親曾在巴塞爾大學上過學,與當時著名數(shù)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8.6-1748.1.1)及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12.27-1705.8.16)有幾分情誼。由于這種關(guān)系,歐拉結(jié)識了約翰的兩個兒子:擅長數(shù)學的尼古拉(Nicolaus Bernoulli,1695-1726)及丹尼爾(Daniel Bernoulli,1700.2.9-1782.3.17)兄弟二人,(這二人后來都成為數(shù)學家)。他倆經(jīng)常給小歐拉講生動的數(shù)學故事和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這些都使歐拉受益匪淺。1720年,由約翰保舉,才13歲的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學生,而且約翰精心培育著聰明伶俐的歐拉。當約翰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知識已滿足不了歐拉的求知欲望時,就決定每周六下午單獨給他輔導、答題和爛鬧授課。約翰的心血沒有白費,在他的嚴格訓練下,歐拉終于成長起來。他17歲的時候,成為巴塞爾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年輕的碩士,并成為約翰的助手。在約翰的指導下,歐拉從一開始就選擇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shù)學研究的道路。1726年,19歲的歐拉由于撰寫了《論桅桿配置的船舶問題》而榮獲巴黎科學院的資金。這標志著歐拉的羽毛已豐滿,從此可以展翅飛翔。
歐拉的成長與他這段歷史是分不開的。當然,歐拉的成才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驚人的記憶力!,他能背誦前一百個質(zhì)數(shù)的前十次冪,能背誦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的史詩Aeneil,能背誦全部的數(shù)學公式。直至晚年,他還能復述年輕時的筆記的全部內(nèi)容。高等數(shù)學的計算他可以用心算來完成。
盡管他的天賦很高,但如果沒有約翰的教育,結(jié)果也很難想象。由于約翰·伯努利以其豐富的閱歷和對數(shù)學發(fā)展狀況的深刻的了解,能給歐拉以重要的指點,使歐拉一開始就學習那些雖然難學卻十分必要的書,少走了不少彎路。這段歷史對歐拉的影響極大,以至于歐拉成為大科學家之后仍不忘記育新人,這主要體現(xiàn)在編寫教科書和直接培養(yǎng)有才化的數(shù)學工作者,其中包括后來成為大數(shù)學家的拉格朗日(J.L.Lagrange,1736.1.25-1813.4.10)。
歐拉本人雖不是教師,但他對教學的影響超過任何人。他身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學者、教授,肩畝歷消負著解決高深課題的重擔,但卻能無視"名流"的非議,熱心于數(shù)學的普及工作。他編寫的《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法》和《積分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自從1784年以后,初等微積分和高等微積分教科書基本上都抄襲歐拉的書,或者抄襲那些抄襲歐拉的書。歐拉在這方面與其它數(shù)學家如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牛頓(I.Newton,1643.1.4-1727.3.31)等都不同,他們所寫的書一是數(shù)量少,二是艱澀難明,別人很難讀懂。而歐拉的文字既輕松易懂,堪稱這方面的典范。他從來不壓縮字句,總是津津有味地把他那豐富的思想和廣泛的興趣寫得有聲有色。他用德、俄、英文發(fā)表過大量的通俗文章,還編寫過大量迅知中小學教科書。他編寫的初等代數(shù)和算術(shù)的教科書考慮細致,敘述有條有理。他用許多新的思想的敘述方法,使得這些書既嚴密又易于理解。歐拉最先把對數(shù)定義為乘方的逆運算,并且最先發(fā)現(xiàn)了對數(shù)是無窮多值的。他證明了任一非零實數(shù)R有無窮多個對數(shù)。歐拉使三角學成為一門的科學,他首先用比值來給出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而在他以前是一直以線段的長作為定義的。歐拉的定義使三角學跳出只研究三角表這個圈子。歐拉對整個三角學作了分析性的研究。在這以前,每個公式僅從圖中推出,大部分以敘述表達。歐拉卻從最初幾個公式解析地推導出了全部三角公式,還獲得了許多新的公式。歐拉用a 、b 、c 表示三角形的三條邊,用A、B、C表示第個邊所對的角,從而使敘述大大地簡化。歐拉得到的著名的公式:
又把三角函數(shù)與指數(shù)函聯(lián)結(jié)起來。
在普及教育和科研中,歐拉意識到符號的簡化和規(guī)則化既有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又有助于數(shù)學的發(fā)展,所以歐拉創(chuàng)立了許多新的符號。如用sin 、cos 等表示三角函數(shù),用 e 表示自然對數(shù)的底,用f(x) 表示函數(shù),用 ∑表示求和,用 i表示虛數(shù)等。圓周率π雖然不是歐拉首創(chuàng),但卻是經(jīng)過歐拉的倡導才得以廣泛流行。而且,歐拉還把e 、π 、i 統(tǒng)一在一個令人叫絕的關(guān)系式 中。 歐拉在研究級數(shù)時引入歐拉常數(shù)C, 這是繼π 、e 之后的又一個重要的數(shù)。
歐拉不但重視教育,而且重視人才。當時法國的拉格朗日只有19歲,而歐拉已48歲。拉格朗日與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歐拉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后來拉格朗日獲得成果,歐拉就壓下自己的論文,讓拉格朗日首先發(fā)表,使他一舉成名。
歐拉19歲大學畢業(yè)時,在瑞士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1727年春,在巴塞爾他試圖擔任空缺的教研室主任職務(wù),但沒有成功。這時候,俄國的圣彼得堡科院剛建立不久,正在全國各地招聘科學家,廣泛地搜羅人才。已經(jīng)應聘在彼得堡工作的丹爾·伯努利深知歐拉的才能,因此,他竭力聘請歐拉去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歐拉離開了自己的祖國。由于丹尼爾的推薦,1727年,歐拉應邀到圣彼得堡做丹尼爾的助手。在圣彼得堡科學院,他順利地獲得了高等數(shù)學副教授的職位。1731年,又被委任領(lǐng)導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教研室的工作。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接替回瑞士的丹尼爾,成為數(shù)學教授及彼得堡科學院數(shù)學部的領(lǐng)導人。
在這期間,歐拉勤奮地工作,發(fā)表了大量優(yōu)秀的數(shù)學論文,以及其它方面的論文、著作。
古典力學的基礎(chǔ)是牛頓奠定的,而歐拉則是其主要建筑師。1736年,歐拉出版了《力學,或解析地敘述運動的理論》,在這里他最早明確地提出質(zhì)點或粒子的概念,最早研究質(zhì)點沿任意一曲線運動時的速度,并在有關(guān)速度與加速度問題上應用矢量的概念。
同時,他創(chuàng)立了分析力學、剛體力學,研究和發(fā)展了彈性理論、振動理論以及材料力學。并且他把振動理論應用到音樂的理論中去,1739年,出版了一部音樂理論的著作。1738年,法國科學院設(shè)立了回答熱本質(zhì)問題征文的獎金,歐拉的《論火》一文獲獎。在這篇文章中,歐拉把熱本質(zhì)看成是分子的振動。
歐拉研究問題最鮮明的特點是:他把數(shù)學研究之手深入到自然與社會的深層。他不僅是位杰出的數(shù)學家,而且也是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巨匠,應用數(shù)學大師。他喜歡搞特定的具體問題,而不象現(xiàn)代某些數(shù)學家那樣,熱衰于搞一般理論。
正因為歐拉所研究的問題都是與當時的生產(chǎn)實際、社會需要和軍事需要等緊密相連,所以歐拉的創(chuàng)造才能才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歐拉在搞科學研究的同時,還把數(shù)學應用到實際之中,為俄國政府解決了很多科學難題,為社會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菲諾運河的改造方案,宮延排水設(shè)施的設(shè)計審定,為學校編寫教材,幫助政府測繪地圖;在度量衡委員會工作時,參加研究了各種衡器的準確度。另外,他還為科學院機關(guān)刊物寫評論并長期主持委員會工作。他不但為科學院做大量工作,而且擠出時間在大學里講課,作公開演講,編寫科普文章,為氣象部門提供天文數(shù)據(jù),協(xié)助建筑單位進行設(shè)計結(jié)構(gòu)的力學分析。1735年,歐拉著手解決一個天文學難題——計算慧星的軌跡(這個問題需經(jīng)幾個著名的數(shù)學家?guī)讉€月的努力才能完成)。由于歐拉使用了自己發(fā)明的新方法,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但三天持續(xù)不斷的勞累也使歐拉積勞成疾,疾病使年僅28歲的歐拉右眼失明。這樣的災難并沒有使歐拉屈服,他仍然醉心于科學事業(yè),忘我地工作。但由于俄國的統(tǒng)治集團長期的權(quán)力之爭,日益影響到了歐拉的工作,使歐拉很苦悶。事也湊巧,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1740-1786在位)得知歐拉的處境后,便邀請歐拉去柏林。盡管歐拉十分熱愛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在這里他普工作生活了14年),但為了科學事業(yè),他還是在1741年暫時離開了圣彼得堡科學院,到柏林科學院任職,任數(shù)學物理所所長。1759年成為柏林科學院的領(lǐng)導人。在柏林工作期間,他并沒有忘記俄羅斯,他通過書信來指導他在俄羅斯的學生,并把自己的科學著作寄到俄羅斯,對俄羅斯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起了很大作用。
他在柏林工作期間,將數(shù)學成功地應用于其它科學技術(shù)領(lǐng)域,寫出了幾百篇論文,他一生中許多重大的成果都是這期間得到的。如:有巨大影響的《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既是這期間出版的。此外,他研究了天文學,并與達朗貝爾(I.L.R.D'Alembert,1717.11.16-1783.10.29)、拉格朗日一起成為天體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發(fā)表了《行星和慧星的運動理論》、《月球運動理論》、《日蝕的計算》等著作。在歐拉時代還不分什么純粹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對他來說,整個物理世界正是他數(shù)學方法的用武之地。他研究了流體的運動性質(zhì),建立了理想流體運動的基本微分方程,發(fā)表了《流體運動原理》和《流體運動的一般原理》等論文,成為流體力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不但把數(shù)學應用于自然科學,而且還把某一學科所得到的成果應用于另一學科。比如,他把自己所建立的理想流體運動的基本方程用于人體血液的流動,從而在生物學上添上了他的貢獻,又以流體力學、潮汐理論為基礎(chǔ),豐富和發(fā)展了船舶設(shè)計制造及航海理論,出版了《航海科學》一書,并以一篇《論船舶的左右及前后搖晃》的論文,榮獲巴黎科學院獎金。不僅如此,他還為普魯士王國解決了大量社會實際問題。1760年到1762年間,歐拉應親王的邀請為夏洛特公主函授哲學、物理學、宇宙學、神學、化理學、音樂等,這些通信充分體現(xiàn)了歐拉淵博的知識、極高的文學修養(yǎng)、哲學修養(yǎng)。后來這些通信整理成《致一位德國公主的信》,1768年分三卷出版,世界各國譯本風靡,一時傳為佳話。
自從1741年歐拉離開彼得堡以后,俄國的政局一直不好,政權(quán)幾次更迭,最后落入葉卡捷林娜二世的手中,她吸取了以往的教訓,開始致力于文治武功。她一面與伏爾泰、狄德羅等法國啟蒙學者通信,一面又四方招聘有影響的科學家去彼得堡科學院任職。歐拉自然成了她主要聘請的對象。1766年,年已花甲的歐拉應邀回到彼得堡,這次俄國為他準備了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
這時歐拉的科學研究工作已經(jīng)是碩果累累,思想也已經(jīng)成熟。除了一些專題還需繼續(xù)研究外,他希望能在晚年對過去的成就作的總結(jié),出版幾部高質(zhì)量的著作。然而,厄運再次向他襲來。由于俄羅斯氣候嚴寒,以及他工作的勞累,歐拉的左眼又失明了,從此歐拉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但歐拉是堅強的,他用口授、別人記錄的方法堅持寫作。他先集中精力撰寫了《微積分原理》一書,在這部三卷本巨著中,歐拉地闡述了微積分發(fā)明以來的所有積分學的成就,其中充滿了歐拉精辟的見解。1768年,《積分學原理》第一卷在圣彼得堡出版。1770年第三卷出版。同年,他又口述寫成《代數(shù)學完整引論》,有俄文、德文、法文版,成為歐洲幾代人的教科書,正當歐拉在黑暗中搏斗時,厄運又一次向他襲來。1771年,圣彼得堡一場大火,秧及歐拉的住宅,把歐拉包圍在大火中。在這危急的時刻,是一位仆人冒著生命危險把歐拉從大火中背出來。歐拉雖然幸免于難,可他的藏書及大量的研究成果都化為灰燼。種種磨難,并沒有把歐拉搞垮。大火以后他立即投入到新的創(chuàng)作之中。資料被焚,他又雙目失明,在這種情況下,他完全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回憶所作過的研究。歐拉的記憶力也確實罕見,他能夠完整地背誦出幾十年前的筆記內(nèi)容,數(shù)學公式當然更能背誦如流。歐拉總是把推理過程想得很細,然后口授,由他的長子記錄。他用這種方法又發(fā)表了論文400多篇以及多部專著,這幾乎占他全部著作的半數(shù)以上。1774年,他把自己多年來研究變分問題所取得的成果集中發(fā)表一本書《尋求具有某種極大或極小性質(zhì)的曲線的技巧》中。從而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的分支——變分法。另外,歐拉對天文學中的"三體問題"月球運動及攝運問題進行了研究。后來,他解決了牛頓沒有解決的月球運動問題,首創(chuàng)了月球繞地球運動地精確理論。為了更好地進行天文觀測,他曾研究了光學,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研究了光通過各種介質(zhì)的現(xiàn)象和有關(guān)的分色效應,提出了復雜的物鏡原理,發(fā)表過有關(guān)光學儀器的專著,對望遠鏡和顯微鏡的設(shè)計計算理論做出過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在1771年他又發(fā)表了總結(jié)性著作《屈光學》。歐拉從19歲開始寫作,直到逝世,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論文、著作,甚至在他死后,他留下的許多手稿還豐富了后47年的圣彼得堡科學院學報。就科研成果方面來說,歐拉是數(shù)學史上或者說是自然科學史上首屈一指的。
作為這樣一位科學巨人,在生活中他并不是一個呆板的人。他性情溫和,性格開朗,也喜歡交際。歐拉結(jié)過兩次婚,有13個孩子。他熱愛家庭的生活,常常和孩子們一起做科學游戲,講故事。
歐拉旺盛的精力和鉆研精神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一邊和小孫女逗著玩,一邊思考著計算天王星的軌跡,突然,他從椅子上滑下來,嘴里輕聲說:"我死了"。一位科學巨匠就這樣停止了生命。
歷史上,能跟歐拉相比的人的確不多,也有的歷史學家把歐拉和阿基米德、牛頓、高斯列為有史以來貢獻最大的四位數(shù)學家,依據(jù)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創(chuàng)建純粹理論的同時,還應用這些數(shù)學去解決大量天文、物理和力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他們的工作是跨學科的,他們不斷地從實踐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但又不滿足于具體問題的解決,而是把宇宙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力圖揭示它的奧秘和內(nèi)在規(guī)律。
由于歐拉出色的工作,后世的著名數(shù)學家都極度推崇歐拉。大數(shù)學家拉普拉斯(P.S.M.de Laplace,1749.3.23-1827.3.5)普說過:"讀讀歐拉,這是我們一切人的老師。"被譽為數(shù)學王子地高斯也普說過:"對于歐拉工作的研究,將仍舊是對于數(shù)學的不同范圍的最好的學校,并且沒有別的可以替代它"。
參考資料里有更多的數(shù)學家故事
參考資料:http://yanji.edu.sh.cn/teacher/sx/m04.htm
好朋友
最近“蠢衡數(shù)學商店”來了一位新服務(wù)員,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數(shù)學商店買了一支鉛筆,小“4”說:“你應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問:“還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說:“這4分錢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問道:“那你不是要吃虧了?”“不,這是本店的一個規(guī)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錢或4分錢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錢以上,那就收1角錢.”小“4”和藹可親地解釋道.小“3”高興地說:你真好!”
“對呀,我也特別喜歡4.”“25”跑過來說,“因為25×4=100,算起來比較簡便,例如:睜檔槐25×87×4=25×4×87,這樣算起來不是又快又簡便嗎?!”
“不錯,的確又快又簡便,我也喜歡4.”原來是“29”.“25”忙問道:“咦,你怎么也會喜歡‘4’了?”“29”不慌不忙地說:“這你們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輪到一次,當然喜歡悉友‘4’了.不過公歷年份是整百的,必須是4百的倍數(shù),二月份才有29天,這樣的年份叫閏年.”
“啊,‘4’的用處可真大呀!”“25”贊嘆道.
這位“4”服務(wù)員真是個既溫柔又惹人喜歡的服務(w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