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不愿意去參觀一下?2.板書課題:大青樹下的小學。3.教師配樂范讀。三、那么,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教案#導語】課文借用孫中山小時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訴我們“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準備了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 《不懂就要問》教案及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案
【教學設(shè)想】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qū)W習生活的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地方。
2.讀了這篇課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了這篇課文之后,課文中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討論: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
4.集體交流閱讀心得。
5.指導朗讀課文。
6.這篇課文你讀過之后想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7.討論交流: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怎樣做到勤學好問?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
收集有關(guān)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 #教案#導語】中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nèi)容,充分領(lǐng)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體驗。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yīng)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感悟。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1.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詩意
(3)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fā)現(xiàn)交流,在結(jié)合學生質(zhì)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jié)的山頭。
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可以讓我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讓我們越來越聰明,同時我們要好好愛惜書籍,做一個文明的小讀者。
篇一
【教學設(shè)想】
為了引導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積累童話故事,以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把課外閱讀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成為語文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老師講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給學生聽。
2.你們知道這個故事嗎?這個故事是誰寫的?看來同學們都喜歡閱讀,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那奇妙的王國里》有哪些動人的童話故事。
3.板書課題。
二、交流讀書收獲
1.你們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從中知道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童話故事主要是寫給孩子看的,從中我們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
三、讀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
1.出示《安徒生童話》的封皮。
(1)學生找書名和作者。
(2)你讀過《安徒生童話》這本書嗎?
2.出示《丑小鴨》的故事梗概。
一只丑小鴨事實上是一只美麗的天鵝,但因為他生在一個鴨場里,鴨子覺得它與自己不同,就認為他很丑。其他的動物,如雞、狗、貓也隨聲附和,都鄙視他。
【 #教案#導語】《美麗的小興安嶺》以準確、生動的語言,清晰的結(jié)構(gòu),向我們介紹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因此本文深受師生的喜愛。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要求
1、初步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10個生字。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物產(chǎn),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景色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在小興安嶺春天這個美麗的大花園中,都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呢?請同學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畫出這些景物。(相機板書:樹木積雪小溪小鹿)
(1)“抽出”是什么意思?(長出)那么課文為什么不用“長出”,而用“抽出”呢?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學生思考、自由回答(只要是感受到樹木發(fā)芽生長速度快,這樣寫更加生動形象)
(2)你從“淙淙”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溪水歡快的歌聲,生可自由回答)
(3)教師引導:課文中的小鹿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看自己的影子的?(高興)
(4)你從哪一個詞語感受到呢?(欣賞)
二、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過渡:沿著作者的寫作順序,我們該走進夏天。
【 #教案#導語】這篇課文描寫了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風雨過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學咱上,發(fā)現(xiàn)水泥道上布滿了落葉,通過比喻的手法詳細描寫水泥道的美,最后動情地贊賞水泥道的美。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目標】
1.會認“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排列、規(guī)則”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知悉體會并描述“我”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教學重點搭枝乎】
通過對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排列、規(guī)則”等詞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以上就是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1.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