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歷史介紹?玄武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從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漢玄武湖分別稱作秣陵湖、蔣陵湖。南朝時,玄武湖進入它在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那么,玄武湖歷史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玄武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
從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漢玄武湖分別稱作秣陵湖、蔣陵湖。
南朝時,玄武湖進入它在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間湖中兩次出現所謂的“黑龍”,湖名開始改為“玄武”。
從東晉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過昆明湖、飲馬塘、練湖、習武湖、練武 湖等名稱。
隋唐以后,玄武湖隨著都城的北移,逐漸衰落下來。
到明朝玄武湖的命運再度發生變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選中玄武湖作為明朝中央 *** 黃冊的存放地,建后湖黃冊庫(相當于現在的中央檔案館)。
玄武湖從此作為一代禁地,與外界隔絕了二百六十多年。
宋熙寧八年(1075年),江寧府尹王安石奏準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經過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兩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圖上出現,但面積已大山塵大縮小,大約只有六朝時期的三分之一了。
進入民國,玄武湖開始有了相應管理機構,1928年9月又改園名為“五洲公園”。
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園”為“玄武湖園”,綠地面積進一步擴大,花卉品種增多,一批建筑如玄武廳、諾那塔、凇滬抗戰紀念塔等先后落成。
1、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區,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墻、北鄰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尺空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又稱后湖、北湖。
2、玄武湖的人文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六朝時,成為皇帝操閱水師的場所,并被辟為皇家園林,南岸建有華林園、樂游苑等皇家宮苑;北宋時,江寧府尹王安石“廢湖還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元朝時,經過兩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現;明朝時,設為后湖黃冊庫,系皇家禁地;清末舉辦南洋勸業會時,開辟豐潤門(今玄武門),玄武湖成為游覽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3、玄武湖菱形,景區總面積5.13平方千米,湖面面積3.78平方千米,湖泊被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分為三大塊,北湖(東北湖、西北湖)、東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較淺穗困答、西南湖水最深、東南湖其次,湖內由湖堤、橋梁和道路連通。玄武湖屬于淺水湖泊,水源來自紫金山北麓,主要入湖溝渠有7條,并與護城河、金川河、珍珠河相通,擔負著生態景觀、市民休閑、觀光旅游、城市猜慧防洪排澇、城區河道生態補水等綜合功能。
玄武湖是一處歷史悠久的景區,也是南京市著名的湖泊,這里在明朝時期是辦公之地,所以保護相當完戚鏈肢好,而且周邊建立起了巨大的城墻,堪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下面給大家分享玄武湖一日游詳細攻略。
歷代文人騷客,登臨古跡時總不免感慨萬千,懷古詩篇也是層出不窮。然而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古人已逝,古時建筑多化入塵土,即使是巨石堆疊的城墻,也僅殘存數段。
相比于人造之物,自然景觀似乎壽命更長:南京地圖上最顯眼的一片藍色,在數百年前的地圖上仍然有它的位置。
玄武湖就像是南京城的一顆明珠,給我們提供了一處回到過去的參考坐標。
明太祖所建南京皇都城垣與外郭形勢略圖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四象之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玄武湖位于南京城區北面,因此叫這個名字也是十分貼切。
明朝時的玄武湖成為了貯存全國人口田畝檔案的“黃冊庫”所在,禁止民眾入內。
同時明城墻延伸到了南岸與西岸,使玄武湖與主城區及覆舟山之間多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可以說明朝的一系列決策奠定了玄武湖如今的地位。
如今的玄武湖畔,東起太平門,于臺城段轉而向北直至神策門這段城墻是南京明城墻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登臨其上,玄武美景、主城繁華一覽無余。
玄武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
玄武湖古稱桑泊,原來只是一塊因斷層作用而形成的沼澤濕地,湖水來自鐘山北麓。
秦始皇滅楚后改金陵為秣陵縣,玄武湖更名為秣陵湖,因漢時秣陵都尉蔣子文葬地湖畔,孫吳時孫權為避祖父孫鐘名諱,遂名"蔣陵湖"。
吳王孫權又引水入宮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態。
因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宮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2]
六朝時,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樂之地。銀虛
隋唐以后,玄武湖隨著都城的北移,逐漸衰落下來。
宋熙寧八年(1075年),江寧府尹王安石奏準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經過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兩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圖上出現。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選中玄武湖作為明朝中央 *** 黃冊的存放地,建后湖黃冊庫(相當于現在的中央檔案館)。
明尺茄亡以后,玄武湖重新對外開放,清朝的皇帝康熙、乾隆均曾來此游歷并留下詩詞。
解放以后,人民 *** 對玄武湖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改造,遷出湖民,廣植花草,多增景點,面貌全新。
2005年底,景區獲得國家AAAA級旅游區稱號。
玄武湖公園自2010年10月1日起免費開放。
早在大約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與南京人的生活發生了聯系。
史載東漢建安末年,諸葛亮出使江東路過秣陵(今南京),作出“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風水評價,玄武湖在六朝時面積比如今大,而且直接與長江相通,湖中可以成為水軍訓練場所。
玄武湖是在巖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歷史上的湖面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
玄武湖古稱桑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
原來只是一塊因斷層作用而形成的沼澤濕地,湖水來自鐘山北麓。
三國時吳王孫權引水入宮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態。
因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宮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秦始皇滅楚后改金陵為秣陵縣,玄武湖更名為秣陵湖,因漢時秣陵都尉蔣子文葬地湖畔,孫吳時孫權為避祖父孫鐘名諱,遂名“蔣陵湖”。
從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漢玄武湖分別稱作秣陵湖、蔣陵湖。
南朝時,玄武湖進入它在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從東晉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過昆明湖、飲馬塘、練湖、習武湖、練武湖等名稱。
隋唐以后,玄武湖隨著都城的北移,逐漸衰落下來。
六朝時,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樂之地。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間湖中兩次出現所謂的“黑龍”,湖名開始改為“玄武”。
以上就是玄武湖歷史介紹的全部內容,玄武湖是在巖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歷史上的湖面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原來只是一塊因斷層作用而形成的沼澤濕地,湖水來自鐘山北麓。玄武湖初期叫“后湖”或“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