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常用邏輯用語?首先可以明確告訴你:若p為真,則非p必為假;若p為假,則非p必為真;這是“非”這個邏輯詞的定義。至于你舉的例子,從表面上看它涉及了另一個邏輯詞:若……則……。那么根據【若a則b】的定義:a真b假時,那么,高中數學常用邏輯用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對所有的”、“對任意一個”等詞在邏輯中被稱為全稱量詞,記作“?”,含有全稱量詞的命題叫做全稱命題
短語“存在一個”、“至少一個”在邏輯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詞,用符號“?”表示。
主要的有
推出符號=>, <=,<=>(在充要條件中用)
存在符號┑(在存在性命題中用)
任意符號 "倒寫的A"這個要在公式編輯器里找比較好(全稱命題用)
命題要用符號 pq P(x)
高中數學會考范圍:《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所規定的必修“數學1”至“數學5”五個模塊的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一、集合與簡易邏輯
1、含n個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 2”個
2、集合元素的特征: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
3、集合的運算:交集、并集、補集
4、常用邏輯用語:或、且、非:充分必要條件
二、函數
1、定義域、值域、解析式及性質
2、分段函數
3、指數
4、對數:(1)負數和零沒有對數;(2)1的對數等于0;(3)底的對數等于1;(4)積的對數、商的對數、冪的對數。
三、數列
1、數列的前n項和;數列前n項和與通項的關系
2、等差數列、通項公式、前n項和、等差中項
3、等比數列、通項公式、前n項和、等比中項
4、通項方法
四、三角函數
1、弧度制
2、三角函數、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
3、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輔助角公式、二倍角公式、解三角形
4、誘導公式:正弦上為正;余弦右為正;正切一三為正。
五、平面向量
1、坐標運算
2、重要結論
六、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
2、解指數、對數不等式的方法
sinα≠?3/2,則能推出α既不等于60°也不等于120°,由A可以推出B,所以A是B的充分條件。而由B卻不能推出A,所以A又是B的不必要條件。故選A
常用邏輯用語在高中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選修課內容的確定是要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需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獲得較高的數學素養打下基礎。正確地使用邏輯用語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從事各項工作、進行思議交流,都需要正確運用邏輯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常用邏輯用語是科學界的通用語言,它更是數學表達的通用基礎語言。高中數學課程中的邏輯用語,是邏輯語言的最基礎知識,也是學習高中數學其他內容的基石。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了必修一以后,逐漸適應了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和對數學對象的表述后,正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一個轉折點,學生學習相關內容也是水到渠成。
學習了本章內容后,有利于學生理解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中的數學語言的內涵。例如:“空間中任意一點”是一點還是多點?還是所有的點?,“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定理中平面內的那條直線是任意還是存在?“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公理中已經說了“有”為什么還要說“只有”?等。既然是“學習高中其他內容的基石”,就應該盡量早一點學習。
以上就是高中數學常用邏輯用語的全部內容,如: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全都是銳角,那么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真)命題的否定: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全都是銳角,那么這個三角形不是銳角三角形。(假)否命題: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不全是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