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考知識點總結?歷史高考必考的知識點如下 一、農耕文明下的農業和手工業 1、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經歷了由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的演變.秦漢時期,基本奠定了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封建小農經濟模式。2、那么,歷史高考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考歷史不好復習?其實高考歷史知識點之間都是有聯系的,要么是時間,要么是因果關系,把這些關系捋順了,瞬間就明了了。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歷史必考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1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其核心是國家政權的結構關系及其運作方式,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斗爭的產物。它的確立和變更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經濟利益服務的,是與國家的社會性質和發展相適應的。
01.王位世襲制:
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破壞了民主推選部落首領的禪讓慣例,自己繼承父親的職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出現"天下為家"的局面。
0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并將封地和對周王的義務密切聯系,從而維系和鞏固了西周的統治。
03.軍功授爵:
戰國商鞅變法規定按軍功的大小進行授爵和賜給田宅,廢除了奴隸主貴族享受爵祿的特權,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建立。
04.皇帝制:
秦統一六國后,確立皇帝至高無上原則,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國家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無論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1. 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封建社會、官僚制度、科舉制度、農民起義和社會矛盾;2. 中國古代文化:詩詞歌賦、典籍經傳、名人軼事、清明上河圖、四大發明;3. 中國古代政治:朝代更迭、民族大融合、統一戰爭、分裂戰爭、中國封建王朝的興衰;4. 中國現代史:近代以來的開放與變革、中國的民主進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5. 世界歷史:歐洲的中世紀、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和全球化時代;6. 世界文化:古代文化、文化交流、世界文化遺產、藝術與文化運動、文化現代化;7. 人類社會發展史: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封建制度到資本主義制度的轉變、社會主義的崛起與挑戰。以上是高中歷史必考知識點之一些。
歷史高考必考的知識點如下
一、農耕文明下的農業和手工業
1、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經歷了由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的演變.秦漢時期,基本奠定了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封建小農經濟模式。
2、中國古代手工業經營主要有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形態;冶金、制瓷、紡織一個領域手工業成就突出。
3、兩漢開始,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
二、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和經濟政策
1、商朝出現職業商人.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晶市場和大商人。
2、秦漢時期.統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經商活動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
3、宋代商業環境相對寬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4、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5、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認為農業是本業,工商業是末業。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是主張重視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如下:
(1)1921年中共一大: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定為奮斗目標,堅持以革命手段實現這一目標。
(2)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決定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制定革命統一戰線方針。
(4)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思想。
(5)“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中共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相結合。
(6)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統治,確立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7)1935年底的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8)1937年的洛川會議:制定了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人民戰爭路線即全面抗戰路線。
(9) 1938年持久戰理論: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指明了抗戰發展的正確道路。
(10)1942年整風運動:中共開展了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傾和右傾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一、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二、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展為系統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源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三、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1)科技: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和發現,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高潮到來。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以上就是歷史高考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1. 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封建社會、官僚制度、科舉制度、農民起義和社會矛盾;2. 中國古代文化:詩詞歌賦、典籍經傳、名人軼事、清明上河圖、四大發明;3. 中國古代政治:朝代更迭、民族大融合、統一戰爭、分裂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