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六年級下冊的同步輕松答案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同步答案2023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下冊同步訓練 六年級下冊同步語文電子版 2023六下語文課時練答案
習慣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橋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學生的頭腦這部機器就會持久的運局彎櫻轉起來,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桐叢以靠慣性自行鬧含運轉了。葉圣陶先生認為,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任務都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答疑網中有類似的
第六組
單元要點分析
本組教材安排的是一組綜合性學習,分成“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后附“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并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特征,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使這次綜合性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為學生難忘的回憶。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成長足跡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回憶小學階段美好的時光團納,寫寫難忘的老師或同學,難忘的校園,難忘的工節課或是難忘的一次活動。
(2)和同學暢談自己成長的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并制作成班級紀念冊。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閱讀、交流、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回憶小學生活的美好時光,在說一說、寫一寫、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學會感恩。
重難點、關鍵
1.圍繞“難忘”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
課時劃分
六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班級及本人照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發興趣
1.教師:同學們,六年了,你們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不僅是大家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學校、老師的心血。這次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難忘的小學生活。
2.教師導讀:六年時光,變化最大的就是你們成長了。一路走來,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足跡。如何把這些足跡記錄下來呢?我們讀讀課文給我們的建議。
二、讀題,了解活動內容
1.學生自由讀題目,了解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
2.指名反饋,教師小結。
(1)閱讀“閱讀材料”里的文章。
(2)寫寫難忘的人或事。
(3)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
(4)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5)制作班級紀念冊。
三、討論,制訂活動計劃
1.教師:這么多項的內容,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我們必須進行合理的安排。請同學們先討論一下,我們應該先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反饋。
(1)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班級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長的照片,搜集制作班級紀念冊的插圖等。
(2)自己的成長故事。
(3)課前自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課堂上來交流。
(4)寫一寫難忘的人或事。
(5)集體反饋尋找到的班級“成長的足跡”,然后合作制作班級紀念冊。
四、答或螞課堂小結,鼓勵積極參與活動
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是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人,希望你們積極地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把你在小學階段最珍貴的回憶留給老師,留給同學們。
五、布置作業
1.搜集活動中需要的相關圖片以及資料。
2.閱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
3.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
教具準備
收集相關的紀念材料。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激發興趣
教師導讀:成長的過程中,有鮮花,也有荊棘;有歡笑,也有眼淚。但無論酸甜苦辣,都將成為我們珍貴的回憶。今天,就是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自己的成長的故事。
二、教師引,明確方向
1.老師:成長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學生自由地說一說)
2.老師歸納小結:只要是發生在你們成長階段的喜、怒、哀、樂都可以。例如:
第一次……
學會了……
高興的、傷心的、教訓……
三、自由說,拓展思維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傾訴對象,說一說自己的成長故事。
2.推薦個別說得好的同學上臺說一說。
3.集體評議:好在哪里?
4.老師小結:說事,不僅要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還應該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事情說清清埋楚、說具體,最關鍵的是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小組說,回味生活
1.學生明確要點后,在小組內自己地說一說。(有搜集到有關照片的,可以結合照片說一說)
2.小組推薦,集體反饋。
3.指名反饋:聽完同學的成長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學生自由地說一說)
4.教師小結:是呀,時間過得真快,馬上要畢業了,可昨天發生的事情仿佛還在眼前。
五、布置作業
1.把你今天和同學交流的成長故事簡單地記錄下來,再好好地找一找是否有留下相關的紀念材料。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反饋自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情況。
教具準備
展示“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檢查,了解學生自讀的情況
1.指名反饋:“閱讀材料”中一共為我們提供了幾篇文章,題目分別是什么?
2.教師:通過自讀,你們都了解這幾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吧,誰愿意來說一說?
《難忘的啟蒙》: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嚴謹的教學作風,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
《老師領進門》: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
《新來的王老師》: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題問“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學后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擋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
《忘不了的笑聲》:圍繞“小隊的同學都愛笑,各人的笑聲不一樣”,寫出了小隊同學別具一格的笑聲,表現出同學們的不同特點,字里行間洋溢著同學之間的情誼。
《作文上的紅雙圈》:寫了處女作《補考》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以至作者最終成為知名作家。贊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
二、再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教師導讀:五篇文章,有的寫老師,有的寫同學,有的寫對自己一生起著重大作用的事。篇篇都是我們學習寫作的典范。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些文章在寫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2.指名反饋,老師引導體會。
三、總結,鼓勵所學方法運用于習作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這五篇課文。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寫一寫難忘的有或事。
教具準備
收集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明確習作內容
老師:通過上節課的交流,老師了解了不少同學們成長的故事。相信,這些事情中有很多都是令大家難忘的。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難忘的老師或同學,難忘的校園,難忘的一節課或是難忘的一次活動。
二、交流,說難忘的人或事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難忘的人或事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
3.教師小結:看來,每位同學都有不少令自己難忘的故事。怎樣才能把這些難忘的老師或同學,難忘的校園,難忘的一節課或是難忘的一次活動寫好呢?
三、指導,引導表達方法
1.引導學生回憶“閱讀材料”文章的內容,主要內容。
2.指名反饋:你覺得這此文章的習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學生自由地說一說)
3.教師小結。
(1)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2)通過具體事例體現人物的品質。
(3)注意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細膩描寫,也注意到了細節的描寫。
(4)敘事具體,清楚。
(5)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師總結:同學們,不管你們寫的人,是物,是事,只要你們用心寫,用情寫,把平時學到的習作方法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相信你們都能寫出優秀的習作來。
四、學生創作,老師巡視輔導
五、集體評議,修改習作
六、布置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制作班級紀念冊。
教具準備
收集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回憶班級成長的足跡
1.教師:這一段時間來,老師讓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班級成長的足跡,相信大家的收獲都不少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享一下。
2.學生自由反饋搜集到的有關班級成長的資料。
3.教師小結:有的同學搜集到了班級運動會留下的照片,有的搬出了班級的獎狀,有的說出了班級的故事。六年了,你們成長了,班級也成長了。
二、討論,研究制作班級紀念冊
1.教師:老師建議大家把這些資料整理好,制作成一本班級紀念冊!
2.組織學生討論:班級紀念冊應該有哪些資料?
3.指名反饋,教師羅列。
(1)各科老師個人資料以及畢業贈言。
(2)同學個人資料以及畢業贈言。
(3)班級獲獎證書。
(4)集體活動的照片。
(5)老師和同學們的合影。
4.教師:好的紀念冊要有周密的計劃,同學之間分工要明確,誰負責封面設計,誰負責哪個主題,都要事先確定。所以,現在請你們討論一下紀念冊的主題,然后再進行分工。
5.指派代表反饋,教師適當地指導。
6.教師公布討論后的結果,并布置分工。
三、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紀念冊
四、展示紀念冊,并打印分發
五、布置作業
選擇用課時作業設計。
《語文|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9 人教版同步教學視大亂頻233小學標清》資源免費
鏈接:1r9Sz7MzU0xi-WEqjg2Me6g
語文6|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9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8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7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粗仿激年級下冊巖襪06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5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4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3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2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01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08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07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06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05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04 人教版同步教學_233小學_標清.flv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賞析1、《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釋】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2.煎:煎熬,隱喻迫害。
【賞析】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最后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么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這首詩在情感上層層推進,且運用了比興手法,從中也可發現樂府詩歌的影響。
2、鳥鳴澗【唐代】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咀髡摺客蹙S一生詩作頗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的詩常在清靈之中透出幾分禪意。在他的畫中更是著筆清新,筆墨淡出,讀他的畫,便能自然而然的體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獨特藝術底蘊 。蘇軾就曾這樣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敝袊嬛兄v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 出屬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空間里,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的山水詩給我們渲染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讓人從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韻?!咀⑨尅盔B鳴澗:地名,在王維朋友的別墅附近。 澗:兩山間的水溝。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眨嚎占?、空空蕩蕩。月出:月亮出來。時鳴:時,不時。不時地啼叫?!咀g文】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举p析】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于“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閑”結合起來?;ㄩ_花落,都屬于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閑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致,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腔并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游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閑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云層中鉆了出來,靜隱吵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而我們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隨著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 3、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1.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里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譯文】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伍攜跡,如果遠方的親友問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
【賞析】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當時,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并寫下這首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后兩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里也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并想象他們也同樣深深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4、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1.獨步:一個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嬌:可愛的。
4.恰?。呵∏膳錾?。一說鳥叫聲。
5.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傲暨B”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如“留連”也寫作“流連”,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賞析】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磅琛笔切÷贰!盎M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扒Ф淙f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傲暨B”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扒∏√洹笔钦f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5、石灰吟【明代】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咀g文】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6、竹 石【清代】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譯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巖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
2.劍外:劍門關以外,這里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
3. 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帶,是叛軍的老巢。
4.漫卷:胡亂卷起。
5.白日:白天。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峽:當在嘉陵江上游(長江三峽之一)。
8.襄陽:今屬湖北。
9.妻子:妻子和兒女。
10.洛陽:今屬河南。
11.卻看:回過頭來看。
12.縱酒:盡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處。
15. 即:立即
16. 喜欲狂:高興的要發狂
17. 涕淚:流淚
【譯文】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濕了衣裳。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和兒女,平日的憂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卷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白日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
【賞析】
杜甫于此詩下自注:“余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皠ν狻蹦嗽娙怂谥?,“薊北”乃安史叛軍的老巢,在今河北東北部一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艱苦備嘗,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由于“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真如春雷乍響,山洪突發,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濤翻浪涌。“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個浪頭。
“初聞”緊承“忽傳”?!昂鰝鳌北憩F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八E北”已收,戰亂將息,乾坤瘡痍、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來的重重苦難是怎樣熬過來的,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墒?,這一場浩劫,終于象惡夢一般過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鄉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復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第二聯以轉作承,落腳于“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皡s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皡s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么,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么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首”,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扒啻骸敝复杭?,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鞍蛵{”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8、己亥雜詩【清代】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咀g文】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9、浣溪沙【宋代】蘇軾游蘄水①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②。瀟瀟暮雨子規啼③。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將白發唱黃雞⑤?!咀g文】去蘄水縣的清泉寺,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山腳下蘭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布谷鳥陣陣啼叫。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感慨時光流逝。10、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北宋】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咀g文】碧綠的江水,像美人橫轉的眼波;重疊的青山,像美人聚攏的眉峰。真想問問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兒要到那個方向?應該是像你一樣,急著要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吧!唉!才送走了春,如今又要送你回家鄉。朋友,回鄉時,若還趕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萬住下來過過美好的日子,可別急著走呵!
我會寫挪用蒸發茫然赤裸裸
橋做我會選1.B2.A3.C
精彩回讀2.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判坦們,是他們自己逃走了3.對時間的流逝感到迷茫、無奈、悵然若失。
跟進閱讀2.即逝奔流且過流傳輝煌時間光陰愛護
3.孔子
4.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
5.時間能給人帶來掘消桐智慧與力量;時間是有限的,稍縱即逝;時間用金錢買不到,用地位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