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望洞庭 劉禹錫(唐)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3、憶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4、那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獨坐敬亭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作品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作品賞析——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這兩句的意象以“眾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詞“鳥”是中心意象,加上“飛”字形成一個復合意象,強化動態表現意義.“眾鳥”原可以讓讀者聯想到山中閑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鳴啼,有一種格外的逸趣,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高”字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抬頭仰望,空闊的藍天上,鳥兒在遠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此句的表現力度,表現出李白此時的萬般惆悵.后句“云”為中心詞,與“去”復合,默默的云也在漸漸飄走.而云并非滿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無伴,偏偏還悠閑地慢慢地飄離.詩人以“閑”寫出了孤云的狀態,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讀者在品味孤云離去的狀態時,感知詩人內心的不忍和無奈.“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薄云離散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它們都似乎有靈性,不愿與詩人為伴,遠離詩人而去,只留下一個闊大茫茫的空間,詩人坐在這樣的空間之中,更顯孤獨和渺小.其實,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云也不會飄游到天外.在詩中,眾鳥孤云都離詩人而去,這是詩人情感外射的結果,是詩人有意創造為表現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臻g.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云漸漸飛去,眾鳥和孤云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舊坐在那里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同時,“相看”也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對詩人來說不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眾鳥”、“孤云”這種動的意象與“敬亭山”這種靜的意象相反并置,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里僅僅出現了量的變化,而心理的維度卻產生著質的變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往往對“逝去”,對“消散”有著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暫,宇宙永恒,常常是他們不遇時發出的慨嘆.詩人引恒久的山為知己,可能是“長安不得見”后,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方式了.就算長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隨“眾鳥高飛”而去.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贊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里,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評價說:“傳獨坐之神.”
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一、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
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種田織布之事,卻也在桑樹蔭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
二、三衢道中
【作者】曾幾【朝代】宋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朝代】唐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我們互相看著都不覺滿足,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獨坐敬亭山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托。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古詩有六首古詩。分別是:《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鄉村四月》、《四月田園雜興》、《漁歌子》。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代文人雅士智慧的結晶。古詩內容多樣,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人生大智慧,都是一筆取之不盡的文化財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對學生文化涵養的提升有積極意義。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的世界,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發展有積極意義。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指的是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
1、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劉禹錫(唐)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憶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4、鄉村四月 翁卷(宋)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5、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6、漁歌子 張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7、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8、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9、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10、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1、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2、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內容一】:群鳥高飛無影,孤云獨行不滯。相顧無言,唯有敬亭山。
【釋義一】群鳥高飛,消失在天空盡頭,孤云也不愿留下,悠閑地向遠方飄去。我們互相對望,無需言語,只有敬亭山作為我們之間的見證。誰能理解我此刻的孤獨,唯有這靜默的敬亭山。
【內容二】:洞庭湖光與秋月相映成趣,平靜的湖面如未經打磨的鏡子。遠眺洞庭,山水蒼翠,如同白銀盤中盛放的青色螺殼。
【釋義二】洞庭湖的光輝與秋夜的月光交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宛如未經磨礪的鏡子。從遠處望去,洞庭湖的山水呈現出翠綠的色澤,宛如白銀盤里的一枚青螺。
【內容三】:江南的美,曾經熟悉。日出時,江邊的花朵比火還要紅艷;春天來臨時,江水綠得如同藍草一樣清澈。怎能不懷念江南?
【釋義三】江南的美,我曾經熟知。日出映照下,江邊的花朵鮮紅勝火;春天到來時,江水綠得如同藍草一般清澈。這種美景怎能不讓人時常懷念?
【內容四】:懷念江南,尤其懷念杭州。在月下的山寺尋找桂子,躺在郡亭的枕上欣賞潮頭。何時能再次重游?
【釋義四】我懷念江南,尤其懷念杭州的美景。在月色皎潔的山寺中尋找桂子,躺在郡亭的枕上觀賞潮水的涌動。不知何時能有機會再次游覽?
【內容五】:江南的記憶,還有吳宮。品嘗一杯吳酒,感受春竹的清新;吳地美女舞姿曼妙,如醉酒的荷花。
以上就是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的全部內容,1、示 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墨 梅 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3、石 灰 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4、。